返回目录
小部经典二十二 小义释

第七 难陀学童所问之义释

   一 尊者难陀曰:「『世间诸牟尼』

   如何对此事 人人言之耶

   以智使生起 牟尼言之耶

   活命使生起 牟尼言之耶」 (一○七七)

   「世间诸牟尼」〔之句中〕,「有」者,有、存在、能得。「世」者,是恶趣世间……

  乃至(一八页参照)……是处世间。「诸牟尼」者,命名为牟尼是活命〔外学〕、尼干

  结发外学、苦行者。此是「世间诸牟尼」〔之义〕。

   「尊者难陀曰」〔之句中〕,「曰」(斯)者,是句之接续。「尊者」是敬语。「难陀」

  者,是彼婆罗门之名……乃至(一○页参照)……称呼。此是「尊者难陀曰」〔之义〕。

   「如何对此事,人人言之耶?」〔之句中〕,「人人」者,是剎帝利、婆罗门、毘舍、

  首陀、在家者、出家者、天、人。「言」者,是语、话、说明、言说。「如何对此事」

  者,是「如斯耶」?「不然耶」?「何耶」?「云何耶」?是疑之质问、疑念之质问。此是

   第七 难陀学童所问之义释 一四五

  --------------------------------------------------------------------------

   小部经典二十二 一四六

  「如何对此事,人人言之耶」〔之义〕。

143 「以智使生起,牟尼言之耶」?具八等至之智又五神通之智、正具、达、正达、

  成、正成、具备者〔世人〕言、语、话、说明、言说牟尼备者耶?此是「以智使生起,

  牟尼言之耶」〔之义〕。

   「活命使生起,〔牟尼言之耶〕」者,或具种种极大之行作、向麤恶生活之勤励、

  正具、达、正达、成、正成、具备者,〔世人〕言、语、话、说明、言说牟尼者耶?

  此是「活命使生起,牟尼言之耶」〔之义〕。故彼婆罗门言。

   尊者难陀曰:「世间有诸牟尼!

   如何对此事 人人言之耶

   以智使生起 牟尼言之耶

   活命使生起 牟尼言之耶」

   二 诸之善巧者 难陀!兹不说

   由见与由智 牟尼亦不说

   为破〔烦恼〕 无苦与无求

   牟尼与我言 所行之人人 (一○七八)

   「由见与由闻,由智亦不〔说〕」〔之句中〕,「由见亦不〔说〕」者,是由见净亦不

  〔说〕。由闻亦不〔说〕是由闻净亦不说。由智亦不〔说〕者,由八等至智亦、又由

  邪智亦不说。此是「由见与由闻,由智亦不说」〔之义〕。

144 「诸善巧者,难陀!兹不说」〔之句中〕,善巧者,是所有蕴善巧者、界善巧者、

  处善巧者、缘起善巧者、念处善巧者、正勤善巧者、神足善巧者、根善巧者、力善

  巧者、觉支善巧者、道善巧者、果善巧者、涅盘善巧者。彼等诸善巧者具见净与闻

  净及八等至智、邪智、正具、达、正达、成、正成、俱备者牟尼不说、不语、不话、

  不说明、不言说。此是「诸善巧者,难陀!兹不说」〔之义〕。

   「牟尼与我言,破〔烦恼军〕而无苦与无求,所行之人人」〔之句中〕,「军」者,

  是魔军。〔即〕身恶行是魔军、语恶是为魔军、意恶行是魔军、贪是魔军、瞋是魔军、

  痴是魔军,忿、恨、覆、恼、嫉、悭、谄、诳、强情、激情、慢、过慢、憍、放逸、

  一切烦恼、一切恶行、一切不安、一切热恼、一切热苦、一切不善行是魔军。即世

  尊如斯宣示:

   第七 难陀学童所问之义释 一四七

  --------------------------------------------------------------------------

   小部经典二十二 一四八

   1汝之第一军是欲 第二军乃言不乐

   汝第三军是饥渴 第四军是言可爱

   第六军乃言怖畏 汝第五军是惛眼

   汝之第七军是疑 覆与强情第八军

   利得名誉与恭敬 以邪〔行〕而得名声

145 又对自己为赏扬 贬下他人为不善

   汝之军障此解脱 〔汝〕是黑〔魔〕之军势

   不胜〔于彼〕无勇者 〔勇者〕已胜而得乐

   由四〔沙门〕道而胜,打胜一切之魔军、胜一切敌对烦恼,破〔此〕、摧破、令

  溃走故,彼等是破〔烦恼〕军。「无苦」者,是贪苦、瞋苦、痴苦、忿苦、恨苦……

  乃至(四一页参照)……一切不善行是苦。舍断此苦、正断、令寂灭、安息、令不

  得生起、以智火所烧者言为无苦者。「无求」者,言求渴爱。即所有贪、染贪乃至(一

  三页参照)……贪、欲贪、不善根。舍断此求、渴爱、正断、令寂灭、安息、令不

  得生起、以智火所烧者言为无求者。〔之义〕。

   「牟尼与我言破军无苦无求所行之人人」者,破军而成阿罗汉、漏尽者,无苦无

  求而「行于世间」,行作、动作、活动、护持、持续、维持所行之人人,牟尼与我「言」,

  语、话、说明、言说。此是「牟尼与我言破军无苦无求,所行之人人」〔之义〕。故世

  尊宣示:

   诸之善巧者 难陀!兹不说

146 由智与由闻 牟尼亦不说

   为破烦恼事 无苦与无求

   牟尼与我言 所行之人人

   三 尊者难陀曰:

   「所有此等之 沙门婆罗门!

   由见亦由闻 而为说有净

   由戒与由努 而为说有净

   由多种之物 而为说有净

   我师世尊! 彼等于其处

   第七 难陀学童所问之义释 一四九

  --------------------------------------------------------------------------

   小部经典二十二 一五○

   〔自见〕行禁制 果度生老耶

   我问于尊师 世尊请语我」 (一○七九)

   「所有此等之沙门婆罗门」〔之句中〕,「所有」者,是普皆、一切之一切、无残、

  无余。「沙门」者,是所有此处至〔佛教〕以外之出家,为出家者。「婆罗门」者所有

  呼为卿者。此是「所有此等之沙门、婆罗门」〔之义〕。

   「尊者难陀曰」〔之句中〕,「曰」(斯)者,是句之接续。「尊者」是敬语。难陀者,

  是彼婆罗门之名……乃至(一○页参照)……此是「尊者难陀曰」。

147 「由见亦由闻、而为说有净」者,由见亦说、语、话、说明、言说、净、清净、

  遍净脱、解脱、遍脱。由闻亦说、语、话、说明、言说、净、清净、脱、解脱、遍

  脱。此是「由见亦由闻,而为说有净」〔之义〕。

   「由戒与由努亦说有净」者,由戒亦说、语、话、说明、言说、净、清净、遍净

  脱、解脱、遍脱。由努亦说、语、话、说明、言说、净、清净、遍净脱、解脱、遍

  脱。由戒与努而亦说、语、话、说明、言说、净、清净、遍净脱、解脱、遍脱。此

  是「由戒与由努说有净」〔之义〕。

   「由多种之物,亦说有净」,多种之努、由祭典亦说、语、话、说明、言说、净、

  清净、遍净脱、解脱、遍脱。此是「由多种之物,说有净」〔之义〕。

   「世尊!彼等于其处,行禁制,果?」〔之句中〕,「果」者,是「如斯耶」?「不然

  耶」?「何耶」?「云何耶」?疑之质问、疑念之质问、迷惑之质问。此是「果」。「彼等」

  者,是恶见者。「世尊」者,是尊重之同义语……乃至(一二页以下参照)……此谓

  世尊〔语〕……是与作证共同施设之物。此是「世尊!彼等果」〔之义〕。「于其处禁

  制」〔之句中〕,其处者,是已见、已忍、已意欲于持说。「禁制者,」是慎、用心、

148 守护、防护。「且行」者,是行、行作、动作、活动、护持、持续、维持。此是「世尊!

  彼等于其处,行禁制,果?」〔之义〕。

   「我师!果度生老耶」,是度生、老、死、越度、度过、超越、离越。「我师」!

  此是敬语、敬重语、尊敬语。此是「我师!果度生老耶」〔之义〕。

   「我问于尊师,世尊!请语我」〔之句中〕,「我问于尊师」者,是我问于尊师、乞

  于尊师、求于尊师、信乐于尊师、请为我说。此是「我问于尊师」〔之义〕。「世尊」者,

  是尊重之同义语……乃至(一二页以下参照)……此谓世尊〔语〕……是与作证共

   第七 难陀学童所问之义释 一五一

  --------------------------------------------------------------------------

   小部经典二十二 一五二

  同施设之物。「请语我」者,是请言、示、施设、确立、开显、分别、显示、说明。

  此是「我问于尊师,世尊!请语我」〔之义〕。故彼婆罗门言。

   尊者难陀曰:

   「所有此等之 沙门婆罗门

   由见亦由闻 而为说有净

   由戒与由努 而为说有净

   由多种之物 而为说有净

   我师世尊! 彼等于其处

   〔自见〕行禁制 果度生老耶

  我问于尊师 世尊请语我」

   四 世尊宣示:「难陀!

149 所有此等之 沙门婆罗门!

   由见亦由闻 而为说有净

   由戒与由努 而为说有净

   由多种之物 而为说有净

   假令于其处 彼等行禁制

   我言之彼等 生老不得度 (一○八○)

   「所有此等之沙门、婆罗门」〔之句中〕,所有者,是普皆、一切之一切、无残、

  无余。「沙门」者,是所有至此处〔佛教〕以外之出家,为出家者。「婆罗门」者,是

  所有「呼为卿者」。此是「所有此等之沙门、婆罗门」〔之义〕。

   「世尊宣示:难陀!」〔之句中〕,「难陀」者,是呼彼婆罗门之名。「世尊」者,是

  尊重之同义语……乃至(一二页以下参照)……此谓世尊〔语〕……是与作证共同

  施设者。此是「世尊宣示:难陀!」〔之义〕。

   「由见亦由闻亦说有净」,由见而亦说、语、话、说明、言说、净、清净、遍净、

  脱、解脱、遍脱。由闻亦说、语、话、说明、言说、净、清净、遍净、脱、解脱、

  遍脱。由见闻亦说、语、话、说明、言说、净、清净、遍净、脱、解脱、遍脱。此

  是「由见亦由闻亦说有净」〔之义〕。

150 「由戒与由努亦说有净」,由戒亦说、语、话、说明、言说、净、清净、遍净、

   第七 难陀学童所问之义释 一五三

  --------------------------------------------------------------------------

   小部经典二十二 一五四

  脱、解脱、遍脱。由努亦说、语、话、说明、言说、净、清净、遍净、脱、解脱、

  遍脱。由戒与努亦说、语、话、说明、言说、净、清净、遍净、脱、解脱、遍脱。

  此是「由戒与由努亦说有净」〔之义〕。

   「由多种之物亦说有净」,由多种之努、祭典亦说、语、话、说明、言说、净、

  清净、遍净、脱、解脱、遍脱。此是「由多种之物亦说有净」〔之义〕。

   「假令于其处,彼等行禁制」〔之句中〕,「假令」者,是此句之接续、句之相合、

  句之圆满、句之合体、文之接着、句之次第。「彼等」者,是恶见者。「于其处」者,

  是己见、己忍、己意欲、己于持说。「禁制」者,是慎、用心、守护、守、护、防护。

  「行」者,是行、行作、动作、活动、护持、持续、维持。此是「假令于其处,彼等行

  禁制」〔之义〕。

   「我言之彼等,生老不得度」,〔彼等〕不得度生、老、死,不离越、越度、度过、

  超越,不出离生、老、死,不弃舍、不度过、不离越,于生、老、死之中而动作、

  于轮回路之中而动作,从于生、为老所弥漫、为病所打胜、为死所害破,无救护所、

151 无避难所、无归依所,我言于无归依之状态,说、示、施设、确立、开显、分别、

  显示、说明。此是「我言之彼等,生老不得度」〔之义〕。故世尊宣示。

   世尊宣示:「难陀!

   所有此等之 沙门婆罗门!

   由见亦由闻 而为说有净

   由戒与由努 而为说有净

   由多种之物 而为说有净

   假令于其处 彼等行禁制

   我言之彼等 生老不得度」

   五 尊者难陀曰:

   「所有此等之 沙门婆罗门

   由见亦由闻 而为说有净

   由戒与由努 而为说有净

   由多种之物 而为说有净

   若牟尼!若彼等之说 不为度暴流

   第七 难陀学童所问之义释 一五五

  --------------------------------------------------------------------------

   小部经典二十二 一五六

   然我尊!于天界人界 果谁度生老

   我向尊师问 世尊请语我」 (一○八一)

   「所有此等之沙门、婆罗门」〔之句中〕,「所有」者,是普皆、一切之一切、无残、

  无余。「沙门」者,是所有至此处〔佛教〕以外之出家,为出家者。「婆罗门」者,是

  所有「呼为卿者」。此是「所有此等之沙门、婆罗门」〔之义〕。

152 「尊者难陀曰」〔之句中〕,「曰」(斯)者,是句之接续。「尊者」,是敬语。「难

  陀」是彼婆罗门之名……乃至(一○页参照)……称呼。此是「尊者难陀曰」〔之义〕。

   「由见亦由闻,而为说有净」,由见亦说、语、话、说明、言说、净、清净、遍

  净、脱、解脱、遍脱。由闻亦说、语、话、说明、言说、净、清净、遍净脱、解脱、

  遍脱。由见闻亦说、语、话、说明、言说、净、清净、遍净脱、解脱、遍脱。此是

  「由见亦由闻,而为说有净」〔之义〕。

   「由戒与由努,而为说有净」,由戒亦说、语、话、说明、言说、净、清净、遍

  净脱、解脱、遍脱。由努亦说、语、话、说明、言说、净、清净、遍净脱、解脱、

  遍脱。由戒与努亦说、语、话、说明、言说、净、清净、遍净脱、解脱、遍脱。此

  是「由戒与由努,而为说有净」〔之义〕。

   「由多种之物,而亦说有净」,由多种之努,祭典亦说、语、话、说明、言说、

  有净、清净、遍净脱、解脱、遍脱。此是「由多种之物,而亦说有净」〔之义〕。

153 「若牟尼!若彼等之说,不为度暴流」〔之句中〕,「若彼等」者,是恶见者。「牟

  尼」言智为牟那……乃至(八四页以下参照)……超着与网者,此是「牟尼」。「若彼

  等之说,不为度暴流」,不度欲流、有流、见流、无明流,不越度、不度过、不超越、

  不离越,在生、老、死之中而动作、于轮回路之中而动作,从于生,为老所弥漫、

  为病所打胜、为死所害破,无救护所、无避难所、无归依所,如说无归依之状态,

  若说、示、施设、确立、开显、分别、显示、说明。此是「若牟尼!若彼等之说,不

  为度暴流」〔之义〕。

   「然我尊!于天〔界〕、人界,谁果度生老」,然于含天、魔、梵天之世界,于含

  沙门、婆罗门,含天人之人人中,谁度生、老、死,越度、度过、超越、离越者耶?

  「我尊!」此是敬语、敬重语、尊重语、尊敬语。此是「然我尊!于天界人界,谁果度

  生老」〔之义〕。

   第七 难陀学童所问之义释 一五七

  --------------------------------------------------------------------------

   小部经典二十二 一五八

   「我向尊师问,世尊请语我」〔之句中〕,「我向尊师问」者,是我问于尊师、乞于

  尊师、求于尊师、信乐于尊师、请向我说。此是「我向尊师问」〔之义〕。「世尊」者,

  是尊重之同义语……乃至(一二页以下参照)……此谓世尊〔语〕……是与作证共

  同施设者。「请语我」者,是请言、示、施设、确立、开显、分别、显示、说明。此

  是「我向尊师问,世尊请语我」〔之义〕。故彼婆罗门言。

   尊者难陀曰:

   「所有此等之 沙门婆罗门!

154 由见亦由闻 而为说有净

   由戒与由努 而为说有净

   由多种之物 而为说有净

   若牟尼!若彼等为说 不为度暴流

   然我尊!于天界人界 谁果度生老

   我向尊师问 世尊请语我」

   六 世尊宣示:「难陀!

   我言『一切之 沙门、婆罗门

   非言生与老 已能为所盖』

   见闻觉戒努 于兹一切舍

   所有多种物 亦皆一切舍

   令遍知渴爱 无漏之人人

   我言彼人人 已能度暴流 (一○八二)

   「世尊宣示:难陀!我言一切之沙门、婆罗门,非言生与老,已能为所盖」,难

  陀!我非言一切之沙门、婆罗门,为生与老所遮障、所盖覆、所妨障、所闭塞、所

  蔽、所隐蔽。我言彼等沙门、婆罗门舍断生老死,为根绝,如截顶之多罗树而灭无,

155 于未来不生起者,示、施设、确立、分别、显示、说明。此是「世尊宣示:难陀!我

  言一切之沙门、婆罗门,非言生与老,已为所盖」〔之义〕。

   「见闻、觉、戒、努,于兹一切舍之人人」,是舍一切之见净,舍断、除去、灭

  除、令灭无之人人,舍一切之闻净、一切之见闻净、一切之觉净、一切之戒净、一

  切之务净、一切之戒务净,舍断、除去、灭除、灭无之人人。此是「见、闻、觉、戒、

   第七 难陀学童所问之义释 一五九

  --------------------------------------------------------------------------

   小部经典二十二 一六○

  努,于兹一切舍之人人」〔之义〕。

   「所有多种物,亦皆一切舍」者,是由多种之务,祭典舍净、清净、遍净、脱、

  解脱、遍脱,舍断、除去、灭除、令之灭无。此是「所有多种物,亦皆一切舍」〔之

  义〕。

   「使遍知渴爱,无漏之人人,我言彼人人,已能度暴流」〔之句中〕,渴爱是色爱、

  声爱、香爱、味爱、触爱、法爱。「使遍知」者,是渴爱(一)知遍知、(二)度遍知、(三)断

  遍知之由三遍知而遍知。

156 (一)知遍知者云何?渴爱即是遍知。〔即〕遍知而观此是色爱、此是声爱、此是香

  爱、此是味爱、此是触爱,此是法爱。此是「知遍知」。

   (二)度遍知者云何?斯〔知遍〕知之后,度知渴爱。〔即〕渴爱是无常、是苦、是

  病、是痈……乃至(三○页参照)……度知是无归依所。此是「度遍知」。

   (三)断遍知者云何?斯度知之后,舍断渴爱、除去、灭除、令之灭无。〔即〕世尊

  已如斯说:「2诸比丘!对渴爱如有所有欲贪,须舍断彼。若如斯,彼之渴爱舍断、

  根绝,如截顶之多罗树,于未来不生起」。此是「断遍知」。由此等三遍知而遍知彼渴

  爱,此是、遍知渴爱」〔之义〕。「无漏」〔者〕舍断、根绝欲漏、有漏、见漏、无明漏

  之四漏、此等之漏,如截顶之多罗树,令之灭无,于未来不生起。此言为无漏者。

  「人人」者,是阿罗汉漏尽者。

   「遍知渴爱无漏之人人,我言彼人人已能度暴流」者,遍知渴爱无漏者,彼等度

  欲流、度有流、度见流、度无明流、度一切轮回路,我「言」,越度、超度、超、超

157 越、离越者,示、施设、确立、开显、分别、显示、说明。此是「遍知渴爱无漏之人

  人我言彼人人,已能度暴流」〔之义〕。故世尊宣示。

   世尊宣示:「难陀!

   我言一切之 沙门、婆罗门

   非言生与老 已能为所盖

   见闻觉戒努 于兹一切舍

   所有多种物 亦皆一切舍

   使遍知渴爱 无漏之人人

   我言彼人人 已能度暴流

   第七 难陀学童所问之义释 一六一

  --------------------------------------------------------------------------

   小部经典二十二 一六二

   七 我喜大仙此之语 瞿昙善能说无依(涅盘)

   兹舍见闻觉戒务 多种之物一切舍

   遍知渴爱无漏人 我言彼能『度暴流』 (一○八三)

   「我喜大仙此之语」〔之句中〕,「此之」者,是尊师之语、语路、说示、示教、教

  训。「我喜」者,是我欢、欢喜、喜、随喜、欲、乐、冀求、希望、热望。大仙者,

  是大仙(大求者)。世尊求大戒蕴、觅求、遍求故是大仙……乃至(九○页参照)……

  「人牛王何处耶」?〔被求、觅求、遍求故〕是大仙。此是「我喜大仙此之语」〔之义〕。

158 「瞿昙善说无依」〔之句中〕,「善说」者,是善告、善言、善示、善施设、善确立、

  善开显、善分别、善显示、善说明。此是「善告」〔之义〕。「瞿昙!无依」〔之句中〕,

  「依」者,是烦恼、蕴、行。「无依」者,是依之舍断、依之寂灭、依之舍遣、依之安

  息、不死、涅盘。此是「瞿昙善说无依」〔之义〕。

   「兹舍见闻觉戒务之人人」,是舍一切之见净、舍断、除去、灭除、令灭无之人

  人,是舍一切之闻净、一切之见闻净、一切之觉净、一切之世净、一切之务净、一

  切之戒务净,舍断、除去、灭除、令灭无之人人。此是「兹舍见闻觉戒务」〔之义〕。

   「多种之物一切舍」者,是由多种之务、祭典净、清净、遍净、脱、解脱、遍脱,

  舍断、除去、灭除、令之灭无。此是「多种之物一切舍」〔之义〕。

   「遍知渴爱无漏人,我言彼能度暴流」〔之句中〕,渴爱者,是色爱、声爱、香爱、

159 味爱、触爱、法爱。「遍知渴爱」渴爱为(一)知遍知、(二)度遍知、(三)断遍知之由三遍知

  之遍知。

   (一)「知遍知」者云何?是遍知渴爱。〔即〕遍知、观此是色爱、此是声爱、此是香

  爱、此是味爱、此是触爱、此是法爱,此是「知遍知」。

   (二)「度遍知」者云何?斯〔知遍〕知之后,以度知渴爱。〔即〕度知渴爱是无常、

  是苦、是病、是痈、是箭、是痛、是恼、是敌、是毁、是疾、是祸、是不快、是怖

  畏、是灾患、是动、是坏、是不恒、是无救护所、是无避难所、是无归依所、是不

  为归依者、是空缺、是空虚、是空、是无我、是过患、是变易法、是不坚实、是痛

  根、是杀戮者、是非有、是有漏、是有为、是魔食、是生法、是老法、是病法、是

  死法,是愁、悲、苦、忧、恼法,是杂染法、是集、是灭没、是不乐味、是过患、

  是不出离。此是「度遍知」。

   第七 难陀学童所问之义释 一六三

  --------------------------------------------------------------------------

   小部经典二十二 一六四

   (三)「断遍知」者云何?斯度知之后,以舍断渴爱、除去、灭除、令之灭无。此是

  「断遍知」。由此等三遍知谓遍知彼渴爱,是「遍知渴爱」〔之义〕。「无漏」〔者〕,是

  欲漏、有漏、见漏、无明漏之四漏,舍断、根绝此等之漏,如截顶之多罗树,令之

160 灭无,于未来不生起者,此言无漏者。人人者,是阿罗汉漏尽者。

   「遍知渴爱无漏之人人,我言彼能度暴流」者,遍知渴爱无漏者,彼等度欲流、

  度有流、度见流、度无明流、度一切轮回路、越度、超度、超、超越、使离越者,

  「我言」示、施设、确立、开显、分别、显示、说明。此是「遍知渴爱无漏之人人,我

  言彼度暴流」〔之义〕。故彼婆罗门言:

   我喜大仙此之语 瞿昙善能说无依(涅盘)

   兹舍见闻觉戒务 多种之物一切舍

   遍知渴爱无漏人 我言彼能度暴流

   终偈……乃至(三二页参照)……「尊师!世尊是我师,我是弟子」而坐。

   难陀学童所问之义释第七 〔毕〕

  注1 以下之四偈是由Sn.436-439之引用。MNd.96;174;333f,Mahavastu II,240;Lalitavistara;

   方广大庄严经卷七(大正藏三、五八二c),佛本行集经卷二五(大正藏三、七六九c),

   大智度论卷五,卷一五(大正藏二五、九九b,一六九a)参照。

   2 以下之文Sn.III,27;杂阿含七七经(大正藏二、一九c)参照。

第八 酰摩迦学童所问之义释

   一 尊者酰摩迦曰:

   瞿昙教之前 人人曾语我

   「有斯应有斯」 自为解说事

   此皆受卖说 此皆增思择(忘想)

   1我已不喜彼。 (一○八四)

   「人人曾语我解说事」〔之句中〕,「事」者,是婆和利婆罗门及其它彼之阿阇梨

  (师)等解说自己之见,自己之忍、自己之意欲、自己之持说、自己之意乐、自己

   第八 酰摩迦学童所问之义释 一六五

  --------------------------------------------------------------------------

   小部经典二十二 一六六

  之意趣,说、示、施设、确立、开显、分别、显示、说明之事。此是「人人曾语我解

  说事」〔之义〕。

   「尊者酰摩迦曰」〔之句中〕,「曰」(斯)者,是此句之接续……乃至……(一○

  页参照)……句之次第。「尊者」,此是敬语、敬重语、尊重语、尊敬语。「酰摩迦」

  者,各……乃至(一○页参照)……称呼。此是「尊者酰摩迦曰」〔之义〕。

   「瞿昙教之前」者,是由瞿昙教之前,由瞿昙教之外,由瞿昙教之以前,由瞿昙

  之教、佛之教、胜者之教、如来之教、阿罗汉之教开始。此是「瞿昙教之前」〔之义〕。

162 「有斯应有斯」者,实有已有如斯,实应有如斯。此是「有斯应有斯」〔之义〕。

   「此皆受卖说」,一切此受卖(传闻)之说。由传说,由传承,由藏经之说,由

  思择,由推论,由行相之审思,由见、省、思、忍者,而非自己自知通之语者,非

  语自现见法者。此是「此皆受卖说」〔之义〕。

   「此皆增思择」者,是一切增此思择、增寻、增思惟、增欲寻、增恚寻、增害寻、

  增亲里寻、增国土寻、增不死寻、增关系向他人之怜悯寻、增关系于利得恭敬赞叹

  寻、增关系于不轻贱寻。此是「此皆增思择」〔之义〕。

   「我已不喜彼」者,是我已无所得,无证得,无护得。此是「我已不喜彼」〔之义〕。

  故彼婆罗门言。

   尊者酰摩迦曰:

   「瞿昙教之前 人人曾语我

   有斯应有斯 自为解说事

   此皆受卖说 此皆增思择

   我已不喜彼」。

163 二 然则尊师语我法 牟尼!害破渴爱者

   知彼有念而行作 可度世间之爱着 (一○八五)

   「然则尊师之语我」〔之句中〕,「尊师」者,是言世尊。「语法」〔之句中〕,法者,

  是初善,中善,后善,有义有文而完全圆满遍净梵行之四念处、四正勤、四神足、

  五根、五力、七觉支、八支圣道、涅盘、至涅盘之行道。请语〔此法〕,请言、示、

  施设、确立、开显、分别、显示、说明。此是「尊师语我法」〔之义〕。

   「牟尼!害破渴爱者」〔之句中〕,渴爱者,是色爱、声爱、香爱、味爱、触爱、

   第八 酰摩迦学童所问之义释 一六七

  --------------------------------------------------------------------------

   小部经典二十二 一六八

  法爱。「害破渴爱〔者〕」,是害破渴爱、舍断渴爱、令寂灭渴爱、舍遣渴爱、令安息

  渴爱乃不死、涅盘。「牟尼者,」言智为牟那……乃至(八四页以下参照)……超着

  与网者,此是牟尼。此是「牟尼!害破渴爱者」〔之义〕

   「知彼有念而行作」〔之句中〕,「知彼」者为彼之知解、考虑、度知、辨知、明暸。

  〔即〕「一切行是无常」之知解、考虑、度知、辨知、明暸。「一切行是苦」,「一切法

  是无我」……乃至(一九页以下参照)……「所有集法皆是此灭法」之知解、考虑、度

164 知、辨知、明暸。「有念」者,是由四行相而有念。〔即〕对身修习随观念处而有念……

  乃至(三○页参照)……言彼为有念。「行」者,是行、行作、动作、活动、护持、

  持续、维持。此是「知彼有念而行作」〔之义〕。

   「可度世间之爱着」〔之句中〕,爱著者,是渴爱,即所有贪、染贪……乃至(一

  三页参照)……贪欲、贪、不善根。「爱着」由何义而为爱着耶……乃至(八九页参

  照)……能扩大扩展。此是爱着。「世间」者,于恶趣世间、人世间、天世间、蕴世

  间、界世间、处世间。「可度世间之爱着」者,是世间所有之爱着,彼爱着有念而可

  度、越度、度过、超越、可离越。此是「可度世间之爱着」〔之义〕。故彼婆罗门言:

   然则尊师语我法 牟尼!害破渴爱者

   知彼有念而行作 可度世间之爱着

   三 酰摩迦!

   兹见闻觉识 对诸可爱色

   除去诸欲贪 无死涅盘句 (一○八六)

   「兹见闻觉识」〔之句中〕,「见」者,是以眼见之。闻者,是以耳闻之。「觉」者,

  是强觉。〔即〕以鼻嗅、以舌味、以身触者。「识」者,以意知之者。此是「见闻觉识」

  〔之义〕。

165 「酰摩迦!对诸可爱色」〔之句中〕,「可爱色」者,于世间所有可爱色、可意色。

  〔即〕眼于世间是可爱色、可意色。耳、鼻、舌、身、意于世间是可爱色、可意色。

  声、香、味、触、法于世间是可爱色、可意色。眼识于世间是可爱色、可意色。耳

  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于世间是可爱色、可意色。眼触于世间是可爱色、可

  意色。耳触、鼻触、舌触、身触、意触于世间是可爱色、可意触。耳触所生之受、

  鼻触所生之受、舌触所生之受、身触所生之受、意触所生之受于世间是可爱色、可

   第八 酰摩迦学童所问之义释 一六九

  --------------------------------------------------------------------------

   小部经典二十二 一七○

  意色。色想于世间是可爱色、可意色。声想、香想、味想、触想、法想于世间是可

  爱色、可意色。色思于世间是可爱色、可意色。声思、香思、味思、触思、法思于

  世间是可爱色、可意色。色爱于世间是可爱色、可意色。声爱、香爱、味爱、触爱、

  法爱于世间是可爱色、可意色。色寻于世间是可爱色、可意色。声寻、香寻、味寻、

  触寻、法寻于世间是可爱色、可意色。色伺于世间是可爱色、可意色。声伺、香伺、

166 味伺、触伺、法伺于世间是可爱色、可意色,此是可爱色。「酰摩迦者,」是世尊呼

  彼婆罗门之名。

   「除去诸欲贪」〔之句中〕,欲贪者,是对诸欲之欲欲、欲贪、欲喜、欲爱、欲爱

  情、欲热恼、欲昏迷、欲缚着、欲暴流、欲轭、欲取、欲贪盖。「除去欲贪」者,是

  欲贪之舍断、欲贪之寂灭、欲贪之舍遣、欲贪之安息、不死、涅盘。此是「除去欲贪」

  〔之义〕。

   「无死涅盘句」者,是涅盘句、救护所句、避难所句、依据句、无畏句。「无死」

  者,是常恒、常恒不变易法,此是「无死涅盘句」。故世尊宣示:

   酰摩迦!

   兹见闻觉识 对诸可爱色

   除去诸欲贪 不死涅盘句

   四 了知此有念 现世善寂灭

   人人常寂静 能度世爱着 (一○八七)

   「了知此有念」……〔之句中〕,此者,是不死、涅盘。〔即〕所有彼一切行之止、

  一切依之舍遣、渴爱之尽灭,是离贪、灭、涅盘。「了知」者,是了知、知、考虑、

  度知、辨知、明暸。〔即〕了知「一切行无常」,知、考虑、度知、辨知、明暸。「一

167 切行是苦」,「一切法无我」……乃至(一九页以下参照)……了知「所有集法皆是此

  灭法」,知、考虑、度知、辨知、明暸。所之者,是阿罗汉漏尽者。「有念」者,由四

  原因而有念。〔即〕对身修习身随观念处而有念……乃至(三○页参照)……彼言为

  有念。此是「了知此有念」〔之义〕。

   「现世善寂灭」〔之句中〕,「现世」者,是现世(能见法)、能知法、能考虑法、

  度知法、能辨知法、能明察法、〔即〕「一切法无常」……乃至(一九页以下参照)

  ……「所有集法皆是此灭法」,而见法,知法、考虑法、度知法、辨知法、明察法。

   第八 酰摩迦学童所问之义释 一七一

  --------------------------------------------------------------------------

   小部经典二十二 一七二

  「善寂灭」者,是贪之消灭故是善寂灭,瞋之消灭故是善寂灭,痴之消灭故是善寂灭,

  忿、恨……乃至(四一页参照)……一切不善行之消灭故是善寂灭。此是「现世善寂

  灭」〔之义〕。

   「人人常寂静」〔之句中〕,「寂静」者,是贪之寂故是寂静,瞋之寂故是寂静,痴

  之寂故是寂静,忿、恨……乃至(四一页参照)……一切不善行之寂故,寂止故、

  寂静故、烧尽故、消灭故、离去故、安息故是寂、寂静、寂灭、消灭、安息。此是

  寂静。人人者,是阿罗汉、漏尽者。「常」者,是于常、于一切情况、一切时、常时、

168 恒时、于常恒不绝、次第而如水波之生〔不间断〕、于世间、相续、相接、食前、食

  后、于初夜、中夜、后夜、于新月(黑分)、满月(白分)、于冬季、夏季、于青年

  期、中年期、老年期。此是「人人常寂静」〔之义〕。

   「能度世爱着」〔之句中〕,「爱着」者,是渴爱。即所有贪、染贪……乃至(一三

  页参照)……贪欲、贪、不善根。「爱着」者,是由何义而为爱着耶……乃至(八九

  页参照)……能扩大扩展,此是爱着。「世」者,是世间、恶趣世间……乃至(八九

  页参照)……于处世间。「能度世爱着」者,是于世间所有之爱着,广彼世间之爱着

  而越度、度过、超越、离越。此是「能度世爱着」〔之义〕故世尊宣示:

   了知此有念 现世善寂灭

   人人常寂静 能度世爱着

   偈终否?……乃至(三二页参照)……「尊师!世尊是我师,我是弟子」而坐。

   酰摩迦学童所问之义释第八〔毕〕

  注1 此一句于Sn.已置于次偈即在Sn.1085之最初。然由文意上言,则如本义释为妥当。

第九 刀提耶学童所问之义释

   一 尊者刀提耶曰:

   「无有诸欲之住〔在〕 无有渴爱之存事

   且度所疑惑之人 斯人如何有解脱」 (一○八八)

   「无有诸欲之住」者,是不住诸欲,不共住,不止住。

   第九 刀提耶学童所问之义释 一七三

  --------------------------------------------------------------------------

   小部经典二十二 一七四

   「尊者刀提耶曰」〔之句中〕「曰」(斯)者,是句之接续……乃至(一○页参照)

  ……句之次第。「尊者」,此是敬语、敬重语、尊重语、尊敬语。「刀提耶」者,是彼

  婆罗门之名……乃至(一○页参照)……称呼。此是「尊者刀提耶曰」〔之义〕。

   「无有渴爱之存事」者,是无有渴爱,不存在、不能得,被舍断、正断、寂灭、

  安息、不得生起、以智火烧者。此是「无有渴爱存在事」〔之义〕。

   「且度所疑惑之人」者,是且度疑惑、越度、超度、超、超越、离越之人。此是

  「且度所疑惑之人」〔之义〕。

   「斯人如何有解脱」?如斯之人如何?使如何住立,如何类之,不论如何解脱是

170 可欲求耶?以问彼之解脱。此是「斯人如何有解脱」〔之义〕。故彼婆罗门言。

   尊者刀提耶曰:

   「无有诸欲之住〔在〕 无有渴爱之存事

   且度所疑惑之人 斯人如何有解脱」

   二 世尊宣示:「刀提耶!

   无有诸欲之住〔在〕 无有渴爱之存事

   且度所疑惑之人 斯人别无有解脱」 (一○八九)

   「无有诸欲之所住」〔之句中〕,所者,是阿罗汉漏尽者。诸欲者,概言之是事欲

  与烦恼欲之二欲……乃至(二七页参照)……此等言为事欲……乃至(二八页参照)

  ……此等言为烦恼欲。「无住」者,是不住诸欲,不共住,不止住。此是「无有诸欲之

  所住」〔之义〕。

   「世尊宣示:刀提耶!」〔之句中〕,「刀提耶」者,是世尊呼彼婆罗门之名。「世

  尊」者,是尊重之同义语……乃至(一二页以下参照)……此谓世尊〔语〕……是与

  作证共同施设者。此是「世尊宣示:刀提耶!」〔之义〕。

171 「无有渴爱之所存」〔之句中〕,渴爱是色爱、声爱、香爱、味爱、触爱、法爱。

  所者,是阿罗汉漏尽者。「无有渴爱之所存」者,是无有渴爱,不存在,不能得,被

  舍断、正断、寂灭、安息、不得生起、以智火所烧者。此是「无有渴爱之所存」〔之

  义〕。

   「且度所疑惑之人」〔之句中〕,「疑惑」者,是疑。即对于苦犹豫……乃至(一○

  五页参照)……是心之硬直、意之困惑。「所之人」者,是阿罗汉漏尽者。「且度所疑

   第九 刀提耶学童所问之义释 一七五

  --------------------------------------------------------------------------

   小部经典二十二 一七六

  惑之人」者,是且度疑惑、越度、超度、超、超越、离越之人。此是「且度所疑惑之

  人」〔之义〕。

   「斯人别无有解脱」,如斯之人由彼解脱所应解脱者别无解脱。云何于如斯之人

  由解脱而应为耶?此是「斯人别无有解脱」〔之义〕。故世尊宣示:

   世尊宣示:「刀提耶!

   无有诸欲之住〔在〕 无有渴爱之存事

   且度所疑惑之人 斯入别无有解脱」

   三 彼成无意乐者耶 又成为意桨者耶

   彼成为具慧者耶 又由慧计度者耶

   释迦〔佛〕! 我欲如实知牟尼

   普眼者〔佛〕! 请向我为教说彼 (一○九○)

172 「彼成无意乐者耶,又成为意乐者耶」?彼是无渴爱者耶?又是有渴爱者耶?

  〔即〕望色耶?望声、香、味、触、施主家、众住居、利得、名声、赏赞、安乐、

  衣服、食物、卧坐所、病者之资具药品、欲界、色界、无色界、欲有、色有、无色

  有、想有、无想有、非想非非想有、一蕴有、四蕴有、五蕴有、过去、未来、现在、

  见闻觉识之诸法,欲求、乐、冀求、希望、热望耶?此是「彼成无意乐者耶?又成为

  意乐者耶」〔之义〕。

   「彼成为具慧者耶?又由慧计度者耶」〔之句中〕,「为具慧者耶」者,是彼为具慧

  者、智者、辨知者、有慧者耶?又「由慧成计度者耶」?或由八等至之智,又五神通

  之智,又由邪智而计度爱又计度见计度,生〔计度〕,发生、起、令生起耶?此是「彼

  成为具慧者耶?又由慧计度者耶」〔之义〕。

   「释迦(佛)!我欲如实知牟尼」〔之句中〕,释迦者,是世尊由释迦族出家故而

  为释迦。或又有富者、大富者、具财者故亦为释迦。彼有此等诸财,信财、戒财、

  惭财、愧财、闻财、舍财、慧财、念处财、神足财、根财、力财、觉支财、道财、

173 果财、涅盘财。由此等多数之财宝而富者、大富者、具财者故亦为释迦。或又可能

  者、有能者、权力者、有用者、勇者、英雄、战士、无怖者、无惧者、无骇者、无

  败走者、怖畏恐怖之舍断者、身毛竖立之离去者故亦为释迦。

   「释迦!我欲如实知牟尼」者,释迦!我欲知彼之牟尼,识知、别知、欲通达。

   第九 刀提耶学童所问之义释 一七七

  --------------------------------------------------------------------------

   小部经典二十二 一七八

  此是「释迦!我欲如实知牟尼」〔之义〕。

   「普眼者!请向我为教说彼」〔之句中〕,「彼」者,是我问、我乞、我求、我信乐。

  「教说」者,是请言、示、施设、确立、开显、分别、显示、说明。「普眼者」,是言

  一切知智为普眼……乃至(一一六页参照)……如来以其故是普眼者。此是「普眼者!

  请向我为教说彼」〔之义〕。故彼婆罗门言:

   彼成无意乐者耶 又成为意乐者耶

   彼成为具慧者耶 又由慧计度者耶

   释迦(佛)! 我欲如实知牟尼

   普眼者〔佛〕! 请向我为教说彼

   四 彼成为无意乐者 彼不成为意乐者

   彼已成为具慧者 非由慧为计度者

   刀提耶! 不着欲有无所有

   应须如斯识牟尼。 (一○九一)

174 「彼成为无意乐者,彼不成为意乐者」,彼是无渴爱者,不为有渴爱者,〔即〕不

  望色、声、香……乃至(一七七页参照)……不望见闻觉识之诸法,不欲求、不乐、

  不冀求、不希望、不热望。此是「彼成为无意乐者,彼不成为意乐者」〔之义〕。

   「彼已成为具慧者,非由慧为计度者」〔之句中〕,「彼已成为具慧者」,〔彼〕是

  贤者、具慧者、觉慧者、智者、辨知者、有慧者。「非由慧为计度者」,由八等至之

  智,又五神通之智,又邪智而计度爱,又计度见计度,不生〔计度〕,不发生、不起、

  不生起。此是「彼已成为具慧者,非由慧为计度者」〔之义〕。

   「刀提耶!应须如斯识牟尼」者,牟尼,智言为牟那……乃至(八四页以下参照)

  ……超着与网者,此是牟尼。「刀提耶!牟尼乃为如斯识」者,刀提耶!须如斯知、

  识,别知牟尼。此是「刀提耶!应须如斯识牟尼」〔之义〕。

   「不着欲有无所有」〔之句中〕,「无所有〔者〕」,是贪所有、瞋所有、痴所有、

  慢所有、见所有、烦恼所有、恶行所有、舍断此等所有,正断、令寂灭、安息、不

  得生起、以智火所烧者,言彼为无所有。「欲有」〔之句中〕,欲者,概言之是事欲与

  烦恼欲之二欲……乃至(二七页参照)……言此等为事欲……乃至(二八页参照)

175 ……言此等为烦恼欲。「有」者是业有与结生再有之二有……乃至(九三页参照)……

   第九 刀提耶学童所问之义释 一七九

  --------------------------------------------------------------------------

   小部经典二十二 一八○

  此是结生再有。「不着欲有无所有」,是无所有而不着欲与有,不悬、不悬着、不碍

  着、出离〔其等〕、弃遣、离脱、离缚。以不限定之心而住。故世尊宣示:

   彼成为无意乐者 彼不成为意乐者

   彼已成为具慧者 非由慧为计度者

   刀提耶! 不着欲有无所有

   应须如斯识牟尼。

   偈终否?……乃至(三二页参照)……「尊师!世尊是我师,我是弟子」而坐。

   刀提耶学童所问之义释第九〔毕〕

第十 劫波学童所问之义释

   一 尊者劫波曰:

   暴流生时大怖畏 在于湖沼(轮回)中

   老死打胜之人人 我尊请语洲渚(依止所)

   此〔苦〕更应无有事 尊师为我说洲渚 (一○九二)

   「于湖沼中」〔之句中〕,「湖沼」者,是轮回、来、往、来往、时、趣、种种有、

  死亡、生起、起、破坏、生、老、死。轮回之前际亦不承认,后际亦不承认,于轮

  回中之诸有情是存在、住立、依着、近着、缚着、信解。

   轮回之前际不认者云何?只此使轮转数生之轮转,说此以上1不轮转者无如是

  事,如斯是不认轮回之前际〔之义〕。只此使轮转数百生之轮转,说此以上已不轮转

  者无如是事,如斯亦是不认轮回之前际〔之义〕。只此使轮转数千生之轮转,说此以

  上已不轮转者无如是事,如斯亦是不认轮回之前际〔之义〕。只此使轮转数十万生

177 之轮转,如说彼以上已为不轮转之事。如斯亦成为轮回之前际不被认〔之义〕。只此

  使轮转数2亿生之轮转,说此以上已不轮转者无如是事,如斯亦是不认轮回之前际

  〔之义〕。只此使轮转数百亿生之轮转,说此以上已不轮转者无如是事,如斯亦是不

  认轮回之前际〔之义〕。只此使轮转数千亿生之轮转,说此以上已不轮转者无如是事,

  如斯亦是不认轮回之前际〔之义〕。只此使轮转数十万亿生之轮转,说此以上已不轮

  转者无如是事,如斯亦是不认轮回之前际〔之义〕。使轮转此些年月之轮转,说此以

   第十 劫波学童所问之义释 一八一

  --------------------------------------------------------------------------

   小部经典二十二 一八二

  上已不轮转者无如是事,如斯亦是不认轮回之前际〔之义〕。只此使轮转数百年之轮

  转,说此以上已不轮转者无如是事,如斯亦是不认轮回之前际〔之义〕。只此使轮转

  数千年之轮转,说此以上已不轮转者无如是事,如斯亦是不认轮回之前际〔之义〕。

  只此使轮转数十万之轮转,说此以上已不轮转者无如是事,如斯亦是不认轮回之前

  际〔之义〕。只此使轮转数亿年之轮转,说此以上已不轮转者无如是事,如斯亦是不

178 认轮回之前际〔之义〕。只此使轮转数百亿年之轮转,说此以上已不轮转者无如是事,

  如斯亦是不认轮回之前际〔之义〕。只此使轮转数千亿年之轮转,说此以上已为不轮

  转者无如是事,如斯亦是不认轮回之前际〔之义〕。只此使轮转数十万亿年之轮转,

  说此以上已不轮转者无如是事,如斯亦是不认轮回之前际〔之义〕。只此使轮转数劫

  之轮转,说此以上已不轮转者无如是事,如斯亦是不认轮回之前际〔之义〕。只此使

  轮转数百劫之轮转,说此以上已不轮转者无如是事,如斯亦是不认轮回之前际〔之

  义〕。只此使轮转数千劫之轮转,说此以上已为不轮转者无如是事,如斯亦是不认轮

  回之前际〔之义〕。只此使轮转数十万劫之轮转,说此以上已不轮转者无如是事。如

  斯亦是不记轮回之前际〔之义〕。只此使轮转数亿劫之轮转,说此以上已不轮转者无

  如是事,如斯亦是不认轮回之前际〔之义〕。只此使轮转数百亿劫之轮转,说此以上

  已不轮转者无如是事,如斯亦是不认轮回之前际〔之义〕。只此使轮转数千亿劫之轮

  转,说此以上已不轮转者无如是事,如斯亦是不认轮回之前际〔之义〕。只此使轮转

179 数十万亿劫之轮转,说此以上已不轮转者无如是事。如斯亦是不认轮回之前际〔之

  义〕。

   即世尊已如斯说:「3诸比丘!此轮回是无始,而不认〔彼之〕前际。诸比丘!

  有无明盖,有爱结而有续流转轮回之诸有情,斯亦长时经验激苦与不幸,增大墓所。

  诸比丘!〔故〕于一切诸行,应厌离、离贪、解脱此是至当。」如斯认轮回之前际(之

  义)。

   不认轮回之后际者云何?彼应轮转此些数生之轮转,说此以上不应4轮转者无

  如是事,如斯不认轮回之后际(之义)。彼应轮转此些之数百生、此些之数千生、此

  些之数十万生……乃至……此些之数亿生、此些之数百亿生、此些之数千亿生、此

  些之数十万亿生、些此之年月、此些之数百年、此些之数千年、此些之数十万年、

  此些之数亿年、此些之数百亿年、此些之数千亿年、此些之数十万亿年、此些之数

   第十 劫波学童所问之义释 一八三

  --------------------------------------------------------------------------

   小部经典二十二 一八四

  劫年、此些之数百劫、此些之数千劫、此些之数十万劫、此些之数亿劫、此些之数

180 百亿劫、此些之数千亿劫、此些之数十万亿劫之轮转,说此以上已不应4轮转者无

  如是事,如斯不认轮回之后际(之义)。

   如斯,亦不认轮回之前际,亦不认轮回之后际。诸有情于轮回之中,是住立、

  依着、近着、缚着、信解。此是「在于湖沼轮回中」(之义)。

   「尊者劫波曰」〔之句中〕,曰(斯)者,是此句之接续……乃至(一○页参照)

  ……是句之次第。「世尊」者,此是敬语、敬重语、尊重语、尊敬语。「劫波」者,彼

  婆罗门之名……乃至(一○页参照)……称呼。此是「尊者劫波曰」〔之义〕。

   「暴流生时大怖畏」者,是欲流、有流、见流、无明流之生、发生、起、生起、

  现前之时。大怖畏者,是生之怖畏、老之怖畏、病之怖畏、死之怖畏。此是「暴流生

  时大怖畏」〔之义〕。

   「老死打胜之人人」,触于老,被袭、围,具〔老〕触于死,被袭、围,具、从

  于生、为老所弥漫,为病所打胜,为死所害破,无救护所,无避难所,无归依所,

  是无归依状态之人人。此是「老死打胜之人人」〔之义〕。

181 「我尊请语洲渚所」者,是「洲渚」,救护所、避难所、归依所、趣之依据。「请语」

  者,是请言,示、施设、确立、开显、分别、显示、说明。「我尊」者,此是敬语、

  敬重语、尊重语、尊敬语。此是「我尊请语洲渚所」〔之义〕。

   「尊师为我说洲渚」〔之句中〕,「尊师」者,是言世尊。「为我说洲渚」者,是请说

  洲渚、救护所、避难所、归依所趣之依据,请言、示、施设、确立、开显、分别、

  说明。此是「尊师为我说洲渚」〔之义〕。

   「此苦更应无有事」者,苦灭于兹,寂灭、灭没、安息、更不生结生之苦,〔即〕

  不生于欲界、色界、无色界、欲有、色有、无色有、想有、无想有、非想非非想有、

  一蕴有、四蕴有、五蕴有、再趣、再生起、再结生、有、轮回、轮转、不发生、不

  生起、灭于兹、寂灭、灭没,为可安息〔之云义〕。此是「此苦更应无有事」〔之义〕。

  故彼婆罗门言。

   尊者劫波曰:

   暴流生时大怖畏 在于湖沼轮回中

   老死打胜之人人 我尊请语洲渚所

   第十 劫波学童所问之义释 一八五

  --------------------------------------------------------------------------

   小部经典二十二 一八六

182 此苦更应无有事 尊师为我说洲渚

   二 世尊宣:「劫波!

   暴流生时大怖畏 在于湖沼〔轮回〕中

   老死打胜之人人 劫波!我将语汝洲渚」 (一○九三)

   「在于湖沼中」〔之句中〕,「湖沼」者,是轮回、来、往、来往、时、趣、种种有、

  死亡、生起、起、破坏、生、老、死。亦不认轮回之前际,后际亦不认,在轮回之

  中,诸有情在、住立、依着、近着、缚着、信解。不认轮回之前际者云何……乃至

  (一八一页以下参照)……如斯不认轮回之前际〔之义〕不认轮回之后际。者云何

  ……乃至(一八三页参与)……如斯不认轮回之后际〔之义〕。如斯,轮回之前际亦

  不认,轮回之后际亦不认。诸有情在轮回之中,住立、依着、近着、缚着、信解。

  此是「在于湖沼轮回中」〔之义〕。

   「世尊宣示:劫波!」〔之句中〕,「劫波!」是世尊呼彼婆罗门之名。「世尊」者,

  是尊重之同义语……乃至(一二页以下参照)……此谓世尊〔语〕……是与作证共

  同施设者。此是「世尊宣示:劫波!」〔之义〕。

183 「暴流生时大怖畏」者,是欲流、有流、见流、无明流之生,发生、起、生起、

  现前之时。大怖畏者,是生之怖畏、老之怖畏、病之怖畏、死之怖畏。此是「暴流生

  时大怖畏」〔之义〕。

   「老死打胜之人人」,触于老、被袭、围、具〔老〕、触于死、被袭、围、具、从

  于生,为老所弥漫,为病所胜,为死所害破,无救护所,无避难所,无归依所,是

  无归依状态之人人。此是「老死打胜之人人」〔之义〕。

   「劫波!我将语汝洲渚」,「语洲渚」,是语救护所、避难所、归依所、趣之依据,

  言、示、施设、确立、开显、分别、显示、说明也。此是「我将语汝洲渚」〔之义〕。

  「劫波!于汝」〔之句中〕,劫波者,是世尊呼彼婆罗门之名。此是F 劫波!我将语汝

  洲渚」〔之义〕。故世尊宣示。

   世尊宣示:「劫波!

   暴流生时大怖畏 在于湖沼〔轮回〕中

   老死打胜之人人 劫波!我将语汝洲渚

   三 无取着而无所有 在此洲渚无其它

   第十 劫波学童所问之义释 一八七

  --------------------------------------------------------------------------

   小部经典二十二 一八八

   老与死之使灭尽 我言此即是涅盘」(一○九四)

184 「无取着而无所有」,「无所有」者,〔于所有〕贪所有、瞋所有、痴所有、慢所有、

  见所有、烦恼所有、恶行所有。(此)所有之拾断、所有之寂灭、所有之舍遣、所有

  之安息,成为不死、涅盘。此是「无所有」〔之义〕。「无取着」─ 言渴爱,即所有贪、

  染贪……乃至(一三页参照)……贪欲、贪、不善根─ 取着之舍断、取着之寂灭、

  取着之安息,不死、涅盘。此是「无取着而无所有」〔之义〕。

   「在此洲渚无其它」,此洲渚者,是救护所、避难所、归依所、非其它趣之依据,

  由此而别无其它之洲渚,但只此为最高、最胜、最殊胜、秀逸、最上、胜妙之洲渚。

  此是「在此洲渚无其它」〔之义〕。

   「我言此即是涅盘」〔之句中〕,「盘」渴爱。即所有贪、染贪……乃至(一三页参

  照)……贪欲、贪、不善根。盘之舍断、盘之寂灭、盘之舍遣、盘之安息是不死、

  涅盘。「兴」者,此句之接续……乃至(一○页参照)……句之次第。「言」者,是言,

  示、施设、确立、开显、分别、显示、说明。此是「我言此即是涅盘」〔之义〕。

185 「老死之灭尽」者,是老死之舍断、寂灭、舍遣、安息、不死、涅盘。此是「老死

  之灭尽」〔之义〕。故世尊宣示:

   无取着而无所有 在此洲渚无其它

   老与死之使灭尽 我言此即是涅盘

   四 有念所之了知此 现世寂灭之人人

   彼等不随行魔力 彼等不为魔从者 (一○九五)

   「有念所之了知此」〔之句中〕,「此」是不死、涅盘。即所有彼一切行之止,一切

  依之舍遣,渴爱之尽灭、离贪、灭、涅盘。「了知」者,是了知、知、考虑、度知、

  辨知、明暸。〔即〕「一切行是无常」……乃至(一九页以下参照)……了知「所有集

  法皆是此灭法」,知、考虑、度知、辨知、明暸。「所之」者,是阿罗汉、漏尽者。〔有

  念」者,是由四原因而有念,〔即〕对身修习身随观念处而有念……乃至(三○页参

  照)……彼言为有念。此是「有念所之了知此」〔之义〕。

   「现世寂灭之人人」〔之句中,现世〕者,是现世(见法)、知法、考虑法、度知

  法、辨知法、明察法也。「寂灭之人人」者,是贪之消灭故而令消灭之人人,瞋之消

  灭故而令消灭之人人,痴之消灭故而令消灭之人人,忿恨……乃至(三九页参照)

   第十 劫波学童所问之义释 一八九

  --------------------------------------------------------------------------

   小部经典二十二 一九○

  ……一切不善行消灭故而消灭、安息之人人。此是「现世寂灭之人人」〔之义〕。

186 「彼等不随行魔力」〔之句中〕,魔者,是所有彼魔、黑魔、主、边行者、障解脱、

  放逸之亲类。「彼等不随行魔力」者,是彼等不在魔力中行动,又魔亦不及彼等之力,

  彼等对魔、对魔党、对魔钩、对魔味、对魔境、对魔内热、对魔行处、对魔结缚亦

  胜、打胜、打超、夺去〔彼等〕,粉碎而住,动作、活动、护持、持续、维持。此是

  「彼等不随行魔力」〔之义〕。

   「彼等不为魔从者」,彼等不为为魔之从者、扈从者、侍从者、使者。彼等为佛

  世尊之从者、扈从者、侍从者、使者。此是「彼等不为魔从者」〔之义〕。故世尊宣示:

   有念所之了知此 现世寂灭之人人

   彼等不随行魔力 彼等不成魔从者

   偈终否……乃至(三二页参照)……「尊师!世尊是我师,我是弟子」而坐。

   劫波学童所问之义释第十〔毕〕

  注1 不轮转(na vatti ti)底本及PTS 本虽有na vattati此明显成为na vatti iti之误。

  vatti为vattati之aorist,以下全部同样。

   2 亿(koti)koti实际虽是一千万,在汉译普通为一亿,故今亦从彼已译为亿。以下全同。

   3 以下之文是由S.II,170之引用。杂阿含九五三经(大正藏二、二四三a),别译杂阿含三

   三四经、三三五经(大正藏二、四八六c 以下)参照。

   4 不应轮转(na vattissati)在底本及PTS 本虽单有na vattissati 亦是误。

第十一 闇都干耳学童所问之义释

   一 尊者闇者干耳曰:

   「雄者!不欲欲者我有闻 〔佛〕越暴流可来问

   俱生眼者语寂句 世尊!彼之如真请语我(一○九六)

   「雄者!不欲欲者我有闻」〔之句中,闻〕者,是听、把持、保持、观察。〔即〕

  「斯彼之世尊是阿罗汉〔等正觉者、明行具足者、善逝、世间解、无上者、调御丈夫、

  天人师〕、佛世尊」我闻。「雄者」,是雄者(英雄)。世尊是具精进者故是雄者。有能

   第十一 闇都干耳学童所问之义释 一九一

  --------------------------------------------------------------------------

   小部经典二十二 一九二

  者故是雄者。1权力者故是雄者。2有用者故是雄者。是勇者、英雄、战士、无怖

  者、无惧者、无骇者、无败走者、怖畏恐怖之舍断者、身毛竖立之离去者故是雄者。

   3离此世之一切诸恶 彼精进者越地狱苦

   有精进与有精勤者 斯人其故而言4雄者

   此「雄者!我闻」〔之义〕。「不欲欲者」〔之句中〕,欲概言之,是事欲与烦恼欲

  之二欲……乃至(二七页参照)……此等言为事欲……乃至(二八页参照)……此

  等言为烦恼欲。佛世尊遍知事欲,舍断烦恼欲。事欲之遍知与烦恼欲之舍断故,世

188 尊不欲诸欲,不冀求5诸欲,不喜悦诸欲,不热望诸欲。故佛为无欲者、不欲者、

  舍欲者、唾弃欲者、脱欲者、舍断欲者、舍遣欲者、离贪者、离去贪者、舍贪者、

  唾弃贪者、脱贪者、舍断贪者、舍遣贪者、无爱者、〔烦恼〕消灭者、清凉者、乐受

  者、为梵而自住。此是「雄者!不欲欲者我有闻」〔之义〕。

   「尊者闇都干耳曰」〔之句中〕,「曰」(斯)者,是此句之接续……乃至(一○页

  参照)……句之次第。「尊者」者,此是敬语、敬重语、尊敬语。「闇都干耳」者,彼

  波罗门之姓……乃至(一○页参照)……称呼。此是「尊者闇都干耳曰」〔之义〕。

  「佛越暴流可来问」〔之句中〕,「越暴流」者,是越暴流者、超暴流、超越、离越

  者。此是「越暴流」〔之义〕。「可问」者,是可问,问、乞、求、可信乐。「我等可来

  问无欲者」者,可问不欲者、舍欲者、唾弃欲者、脱欲者、舍断欲者、舍遣欲者、离

  贪者、离去贪者、舍贪者、唾弃贪者、脱贪者、舍断贪者、舍遣贪者。「我等来」,

  是来者、接近、达,与尊师相会。此是「佛越暴流可来问」〔之义〕。

189 「俱生眼者语寂句」〔之句中〕,「寂」者,若依一方面,寂亦与寂句同一。此是不

  死、涅盘。即所有彼一切行之止、一切依之舍遣、渴爱之尽灭、离贪灭、涅盘。即

  世尊已如斯说:「6此是寂句,此是胜妙句。即一切行之止、一切依之舍遣、渴爱之

  灭尽、离贪、灭、涅盘。」或又依他方面,〔寂句〕是所有寂之得达、寂之触达、所

  至寂之作证诸法。所谓四念处、四正勤、四神足、五眼、五力、七觉支、八支圣道。

  此等言为寂句。「语寂句」者,救护所句、避难所句、归依所句、无畏句、无死句、

  不死句、涅盘句,言、示、施设、确立、开显、分别、显示、说明。〔俱生眼者」〔之

  句中〕,眼者,是一切知智。佛世尊之眼与胜者位于菩提树下而非前后一剎那生起。

  故佛是俱生眼者。此是「俱生眼者语寂句」〔之义〕。

   第十一 闇都干耳学童所问之义释 一九三

  --------------------------------------------------------------------------

   小部经典二十二 一九四

   「世尊!彼之如真请语我」〔之句中〕,如真者,是不死涅盘。〔即〕所有彼一切

  行之止、一切依之舍遣、渴爱之尽灭、离贪、灭、涅盘。「世尊」者,是尊重之同义

  语……乃至(一二页以下参照)……此谓世尊〔语〕……是与作证共同施设者。请

  语彼于我,请语,言……乃至(同页前面参照)……说明。此是「世尊!彼之如真请

  语我」〔之义〕。故彼婆罗门言。

   尊者闇都干耳曰:

190 「雄者!不欲欲者我有闻 (佛)越暴流可来问

   俱生眼者语寂句 世尊!彼之如真请语我」

   二 太阳威光〔打胜〕地 世尊动作胜诸欲

   语我小慧7广慧者 我可识知语所法

   ─ 舍断此世之生老— (一○九七)

   「世尊动作胜诸欲」〔之句中〕,「世尊」者,是尊重之同义语……乃至(一二页以

  下参照)……此谓世尊〔语〕……是与作证共同施设者。「诸欲」者,概言之,事欲

  与烦恼欲之二欲……乃至(二七页参照)……此等言为事欲……乃至(二八页参照)

  ……此等言为烦恼欲。世尊遍知事欲,舍断烦恼欲,「打胜」者,是打胜,打超、夺

  去、粉碎而行,行作、动作、活动、护持、持续、维持。此是「世尊动作胜诸欲」〔之

  义〕。

   「太阳威光〔打胜〕地」〔之句中〕,太阳者,是日轮。地者,是8土地。譬如有

  威光之日轮以「威光」,具备威光,打胜于地、胜、打超、夺去、热照、破斥一切虚

191 空之物,摧破黑暗,放光明于虚空、行于中天之轨道,斯有智之威光之世尊,具备

  智之威光,一切行之集(原因)……乃至……烦恼之闇、摧破无明之暗黑,放智之

  光明而遍知事欲,舍断烦恼欲、打胜、胜、打超、夺去、粉碎而行,行作、动作、

  活动、护持、持续、维持。此是「太阳威光〔打胜〕地」〔之义〕。

   「语我小慧广慧者」,我是小慧者、下劣慧者、劣小慧者。尊师是大慧者、博慧

  者、疾慧者、速慧者、利慧者、择慧者。「广」者,是地。如地其广大,为广博之慧。

  此是「语我小慧广博者」〔之义〕。

   「我可识知语所法」〔之句中〕,「语法」者,是初善、中善、后善而有义有文,完

  全圆满遍净梵行、语四念处、四正勤、四神足、五根、五力、七觉支、八支圣道、

   第十一 闇都干耳学童所问之义释 一九五

  --------------------------------------------------------------------------

   小部经典二十二 一九六

  涅盘、至涅盘行道,言、示、施设、确立、开显、分别、显示、说明。此是「语法」

  〔之义〕。「我可识知语所法」,我可知、识知、别知、通达、得达、触达、作所证之

  法。此是「我可识知语所法」〔之义〕。

192 「舍断此世之生老」者,是此世之生、老、死之舍断、寂灭、舍遣、安息、不死、

  涅盘。此是「舍断此世之生老」〔之义〕。故彼婆罗门言:

   太阳威光打胜地 世尊动作胜诸欲

   语我小慧度慧者 我可识知语所法

   ─ 舍断此世之生老—

   三 世尊宣:「闇都干耳!

   调伏对诸欲贪求 〔如是〕见出离安稳

   执着亦应舍离者 于汝何物令勿存」 (一○九八)

   「调伏对诸欲贪求」〔之句中〕,诸欲者,概言之,是事欲与烦恼欲之二欲……乃

  至(二七页参照)……此等言为事欲……乃至(二八页参照)……此等言为烦恼欲。

  「贪求」者,言渴爱为贪求。即所有贪、染贪……乃至(一三页参照)……贪欲、贪、

  不善根。「调伏对诸欲贪求」者,须调伏、折伏、舍断、除去、灭除、令之灭无。此

  是「调伏对诸欲贪求」〔之义〕。

   「闇都干耳」者,是世尊呼彼婆罗门之姓。「世尊」者,是尊重之同义语……乃至

  (一二页以下参照)……此谓世尊〔语〕……是与作证共同施设者。此是「世尊宣:

  闇都干耳!」〔之义〕。

193 「见出离安稳」〔之句中〕,出离者,是「安稳」正行道、随顺之行道、无害之行道、

  随义之行道、法随法之行道、诸戒之完成、诸根之守护、对食而知量、向警寤之努

  力、念正知、四念处、四正勤、四神足、五根、五力、七觉支、八支圣道、涅盘、

  向涅盘之行道,是救护所、避难所、归依所、在于归依之状态者,无畏,无死,不

  死,涅盘,见、观、考虑、度知、辨知、明暸。此是「见出离安稳」〔之义〕。

   「执着应被舍离者」〔之句中〕,执著者,由爱见而取、执取、住着、缚着、信解。

  「应舍离者」,是应舍离,应脱者,应舍断者,应除去者,应灭除者,应令之灭无者。

  此是「执着应舍离者」〔之义〕。

   「于汝何物令勿存」者,是贪所有,瞋所有,痴所有,慢所有,见所有,烦恼所

   第十一 闇都干耳学童所问之义释 一九七

  --------------------------------------------------------------------------

   小部经典二十二 一九八

  有,恶行所有,此等所有(何物)「于汝勿令存在事」,勿令在,勿令存在事,须舍

  断、除去、灭除、令之灭无。此是「于汝何物令勿存」〔之义〕。故世尊宣示。

   世尊宣示:「闇都干耳!

   调伏对诸欲贪求 〔如是〕见出离安稳

194 执着亦应舍离者 于汝何物令勿存」

   四 涸渴9前(过去)所之物 后(未来)何物汝亦无

   若于中(现在)汝不执 汝将成行为寂静 (一○九九)

   「涸渴前所之物」,关于过去之诸行可所生起之诸烦恼一切须令涸、令涸渴、令

  干尽、令之无种、舍断、除去、灭除,令之灭无。如斯,是「涸渴前所之物」〔之义〕。

  或又涸过去之业行、未受所报之诸业行、涸渴、干尽、令之无种、舍断、除去、灭

  除、令之灭无。如斯,是「涸渴前所之物」〔之义〕。

   「后成何物汝亦无」─ 中木来言为后—关于未来之诸行所生起之贪所有,瞋所

  有,痴所有,慢所有,见所有,烦恼所有,恶行所有,此等所有(何物)于汝无所

  有、不令现前、不生、不发生、不起、不生起、舍断、除去、灭除、令之灭无。此

  是州后成何物汝亦无」〔之义〕。

195 「若成为中汝不执」!「中」,成为现在之受、想、行、识—,由于爱现在之

  诸行由于见而汝不执,不执着,不执受,如不住着。舍断欢喜、欢迎、缚着、执、

  执取、住着、除去、灭除、如使为灭无。此是「若成为中汝不执」〔之义〕。

   「汝将成行为寂静」,贪之寂之故成为寂静、瞋之寂故成为寂静、痴之寂故成为

  寂静,忿恨……乃至(三九页参照)……一切不善行之寂之故,寂止之故,寂灭之

  故,消尽之故,消灭之故,离去之故,安息之故,成为寂,成为寂静,寂灭,消灭,

  安息而汝将成行,将成行作,将成动作,将成活动,将成护持,将成持续,将成维

  持。此是「汝将成行为寂静」〔之义〕。故世尊宣示:

   固渴前所之物 后何物汝亦无

   若于中汝不执 将于汝行寂静

   五 婆罗门!普对名与色 于离贪求者

   为死所左右 彼无诸漏事 (一一○○)

   「婆罗门!普对名与色,于离贪求者」〔之句中〕,普者,是普皆,一切之一切,

   第十一 闇都干耳学童所问之义释 一九九

  --------------------------------------------------------------------------

   小部经典二十二 二○○

  无残、无余。「名」者,是四无色蕴。色者,是四大种及四大种所造色。「贪求」者,

  是渴爱。〔即〕,彼所有之贪、染贪……乃至(一三页参照)……贪欲、贪、不善根。

  「婆罗门!普对名与色,为离贪求者」,是普对名色之离贪求者、离去贪求、舍贪求、

196 唾弃贪求、脱贪求、舍断贪求、舍遣贪求者。此是「婆罗门!普对名色离贪求者」〔之义〕。

   「彼无诸漏事」〔之句中〕,漏者,是欲漏、有漏、见漏、无明漏之四漏。「彼」者,

  是阿罗汉、漏尽者。「无此事」者,是此等之诸漏,于彼为无有,不存、不存在、不

  能得、舍断、正断、寂灭、安息、不得生起,以智火所烧。此是「彼无诸漏事」〔之

  义〕。

   「为死所左右」者,其等为诸漏,应为死所左右,应为死神所左右,应为魔党所

  左右之无有诸漏事,不存、不存在、不能得、舍断、正断、寂灭、安息、不得生起、

  以智火所烧者。此是「为死所左右」。故世尊宣示:

   婆罗门!普对名与色 于离贪求者

   为死所左右 彼无诸漏事

   偈终否……乃至(三二页参照)……「尊师!世尊是我师,我是弟子」而坐。

   闇都干耳学童所问之义释第十一〔毕〕

  注1 权力者,于底本一一四页同语之注参照。

  2 有用者,同上。

   3 本偈由 Sn.531 之引用。CNd.201;佛本行集经卷三九(大正藏三、八三四c)参照。

   4 雄者(viro)引用之原文有 dhiro。

   5 不冀求诸欲(na kame pattheti)在底本虽有kama setthati今参照读PTS 本。

   6 以下之文A.V,8;110;320;322;354等参照。

   7 广慧者(bhuripanno)在Sn.已为vocative 即bhuripanna(广慧者)。

   8 土地(jagati)在底本虽有jara改由PTS 本。

   9 本偈与Sn.949是同一偈。故本偈之义释亦几乎同于Sn . 949 之义释于大义释二、二二二

   页。

   第十一 闇都干耳学童所问之义释 二○一

  --------------------------------------------------------------------------

   小部经典二十二 二○二

第十二 跋陀罗浮陀学童所问之义释

   一 尊者跋陀罗浮陀曰:

   「窟宅之舍者 渴爱之断者

   〔一切〕不动者 喜之舍断者

   暴流之度者 〔一切〕解脱者

   计度之舍者 请问善慧者

   闻龙象〔人人〕 由兹而将去」 (一一○一)

   「窟宅之舍者,渴爱之断者不动者」〔之句中〕,「窟宅之舍者」者,于色界所有欲、

  所有贪、所有喜、所有渴爱、所有近着、取着、心之摄持、执着、随眠,此一切于

  佛世尊所舍断、根绝,如截顶之多罗树成为灭无,于未来不生起者。故佛是窟宅之

  舍者。于受界、想界、行界、识界,所有欲、所有贪、所有喜、所有渴爱、所有近

  着、取着、心之摄持、执着、随眠,此一切于佛世尊所舍断、根绝,如截顶之多罗

  树成为灭无,于未来不生起者。故佛是窟宅之舍者。「渴爱之断者」〔之句中〕,渴爱

  者,是色爱、声爱、香爱、味爱、触爱、法爱。其渴爱于佛世尊所断、断绝、正断、

  寂灭、安息、不得生起、以智火所烧,故佛是〔渴爱之断者」。「一切不动者」〔之句

  中〕,「动」者,是渴爱。即所有贪、染贪……乃至(一三页参照)……贪欲、贪、不

198 善根。此动是渴爱,于佛世尊所舍断、根绝,如截顶之多罗树成为灭无,于未来不

  生起者。故佛是一切不动者。动之舍断故是不动者。世尊于利得亦不动,于不利得

  亦不动,于名声亦不动,于不名声亦不动,于赏赞亦不动,于毁訾亦不动,于乐亦

  不动,于苦亦不动,不动、不动摇、不震、不震动、不震骇。故佛是一切不动者。

  此是「窟宅之舍者、渴爱之断者、一切不动者」〔之义〕。

   「尊者跋陀罗浮陀曰」〔之句中〕,「曰」者,是此句之接续……乃至(一○页参照)

  ……是句之次第。「尊者〕,此是敬语、敬重语、尊敬语、尊重语。「跋陀罗浮陀」者,

  彼婆罗门之名……乃至(一○页参照)……称呼。此是「尊者跋陀罗浮陀曰」〔之义〕。

   「喜之舍断者、暴流之度者、解脱者」〔之句中〕,「喜」者州是渴爱。即所有贪、

  染贪……乃至(一三页参照)……贪欲、贪、不善根。此喜渴爱,于佛世尊所舍断、

  根绝,如截顶之多罗树成为灭无,于未来不生起者。故佛是喜之舍断者。「暴流之度

   第十二 跋陀罗浮陀学童所问之义释 二○三

  --------------------------------------------------------------------------

   小部经典二十二 二○四

  者」者,是世尊度欲流、度有流、度见流、度无明流、度一切轮回路,越度、超度、

  超越、已离越。彼已成〔梵行〕,〔所作〕已辨……乃至(一○二页以下参照)……

199 为〔最后之〕生、老、死、轮回、于彼无再有。此是「喜之舍断者、暴流之度者」。

  「解脱者」者,是世尊之心由贪脱、解脱、善解脱,〔彼之〕心由瞋脱、解脱、善解脱,

  〔彼之〕心由痴脱、解脱、善解脱,忿恨……乃至(三九页参照)……〔彼之〕心

  由一切不善行脱、解脱、善解脱。此是「喜之舍断者、暴流之度者、解脱者」〔之义〕。

   「计度之舍者,请问善慧者」〔之句中〕,计度者,见爱计度与见计度之二计度……

  乃至(四○页参照)……此是爱计度……乃至(四○页参照)……此是见计度。于

  佛世尊爱计度已舍断,见计度为已舍遣。爱计度之舍断故,见计度之舍遣故,佛是

  计度之舍者。「请问」者,请、请向、求、信乐、冀求、希望、热望。「善慧者」〔之

  句中〕,「慧」者,是慧。即所有慧、知解……乃至(一八页参照)……是不痴择法正

  见。世尊具此之慧般若,正具、达、正达、成、正成、具备。故佛是善慧者。此是

  「计度之舍者,请问善慧者」〔之义〕。

   「闻龙象由兹而去」〔之句中〕,「龙象」者,是龙象。佛不行罪恶故是龙象。不行

  (恶趣)故是龙象。不来烦恼故是龙象……乃至(一○○页以下参照)……如斯,

  「不来故是龙象」。「闻龙象由兹而去」者,是闻听尊师之语、语路、说示、示教、教

200 训,把持、保持,观察「由兹而去」发足,往诸方行。此是「闻龙象由兹而去」〔之义〕。

  故彼婆罗门言。

   尊者跋陀罗浮陀曰:

   「窟宅之舍者 渴爱之断者

   〔一切〕不动者 喜之舍断者

   暴流之度者 〔一切〕解脱者

   计度之舍者 请问善慧者

   闻龙象〔人人〕 由兹而将去」

   二 雄者!尊师之说 〔继续〕为期待

   诸多之人人 由诸地方来

   〔请〕愿于尊师 解说于彼等

   尊师〔善慧者〕 此法如实知 (一一○二)

   第十二 跋陀罗浮陀学童所问之义释 二○五

  --------------------------------------------------------------------------

   小部经典二十二 二○六

   「诸多之人人由诸地方来集」〔之句中〕,「诸多之人人」者,是剎帝利、婆罗门、

  毘舍、首陀、在家者、出家者、天、人。「由诸地方来集」者,是由鸯伽、摩竭陀、

  迦尸、憍萨罗、跋耆、末罗、支提、沙竭罗、般遮罗、阿盘提、臾那、剑蒲阇1来

  集者、来会者、入来者、集会者。此是「诸多之人人由诸地方来集」〔之义〕。

   「雄者!尊师之言说,继续为期待」〔之句中〕,「雄者」是雄者(英雄)。世尊是

201 具精进者故是雄者。有能者故是雄者……乃至(一九二页参照)……身毛竖立之离

  去者故是雄者。

   离2此世一切诸恶 越地狱苦精进者

   有精进有精勤者 斯人其故言雄者

   「雄者!尊师之言说,继续为期待」〔之句中,尊师之言说〕,是尊师之语、语路、

  说示、示教、教训。「期待」者,是待,期待、欲、乐、冀求、希望、热望。此是「雄

  者!尊师之言说为期待」〔之义〕。

   「请愿于尊师,解说于彼等」〔之句中〕,「彼等」者,是剎帝利、婆罗门、毘舍、

  首陀、在家者、出家者、天、人。「尊师」者,言世尊。「愿尊师解说」者,愿者,是

  言、示、施设、确立、开显、分别、显示、说明。此是「愿尊师解说」〔之义〕。

   「尊师是如实知法」者,是尊师如实知此法,识、考虑、度知、辨知、明暸。此

  是「尊师如实知法」〔之义〕。故彼婆罗门言:

   雄者!尊师之说 〔继续〕为期待

   诸多之人人 由诸地方来

   请愿于尊师 解说于彼等

202 尊师〔善慧者〕 此法如实知

   三 世尊宣示:「跋陀罗浮陀!

   上与下横及于中 一切取爱须调伏

   所有取着于世间 由物而魔从于人」 (一一○三)

   「一切取爱须调伏」〔之句中〕,取爱者,是色爱。因何色爱言为取爱耶?由彼〔之

  取爱〕而人人取色,取着、热、热取、住着。取受、想、行、识、趣、生起、结生、

  有、轮回、轮转,取着、执、执取、住着。因此而言色爱为取爱。「一切取爱须调伏」

  者,须调伏一切之取爱,折伏、舍断、除去、灭除、令之灭无。此是「一切取爱须调

   第十二 跋陀罗浮陀学童所问之义释 二○七

  --------------------------------------------------------------------------

   小部经典二十二 二○八

  伏」〔之义〕。

   「世尊宣示:跋陀罗浮陀!」〔之句中〕,「跋陀罗浮陀」!是世尊呼彼婆罗门之

  名。「世尊」者,是尊重之同义语……乃至(一二页以下参照)……此谓世尊〔语〕

  ……是与作证共同施设者。此是「世尊宣示:跋陀罗浮陀!」〔之义〕。

   「上下横及于中」〔之句中〕,「上」者,是未来,「下」者,是过去,「横及于中」者,

  是现在。「上」者,是善法,「下」者,是不善法,「横及中」者,是无记法。「上」者,

203 是天世间,「下」者,是恶趣世间,「横及中」者,是人世间。「上」者,是乐受,「下」

  者,是苦受,「横及中」者,是不苦不乐受。「上」者,是无色界,「下」者,是欲界,

  「横及中」者,是色界。「上」者,是由足蹶以上,「下」者,是由发之顶端以下,「横及

  中」者,是同体。此是「上下横及中」〔之义〕。

   「所有取着于世间」者,是取,取着、执、执取、住着所有色、受、想、行、识。

  「于世间」者是恶趣世间……乃至(一八页参照)……于处世间。此是「所有取着于世

  问」〔之义〕。

   「由物而魔从于人」者,由彼业行而结生从、沪从蕴魔、界魔、处魔、趣魔、生

  起魔、结生魔、有魔、轮回魔、轮转魔。「从于人」者,是有情、人、摩奴之子、士

  夫、补特伽罗、命者、生死者、生者、根行者、摩奴所生者。此是「由物而魔从于人」

  〔之义〕。

世尊宣示:「跋陀罗浮陀!

  上与下横及于中 一切取爱须调伏

   所有取着于世间 由物而魔从于人」

204 四 比丘有念诸世间 故且知解不取着

   死之领域使爱着 有取有情斯且观 (一一○四)

   「故且知解不取着」〔之句中〕,「故」者,故是彼理由,而于其因,于其缘,于其

  因缘。「且知解」者,是且知、知解、了知、识知、别知、通达。〔即〕〔一切行是无

  常」……乃至(一九页以下参照)……知「所有集法皆是此灭法」,知解、了知、识知、

  别知、通达。「不取着」者,不是取色,不取着,不执,不执取,不住着。不取受、

  想、行、识、趣、生起、结生、有轮回、轮转,不取着,不执,不执取,不住着。

  此是「故且知解不取着」〔之义〕。

   第十二 跋陀罗浮陀学童所问之义释 二○九

  --------------------------------------------------------------------------

   小部经典二十二 二一○

   「比丘有念于诸世间以何物」〔之句中〕,「比丘」者,是凡夫比丘又有学比丘。此

  为比丘。「有念」者,是由四原因而有念。〔即〕对身修习随观念处而有念……乃至(三

  ○页参照)……彼言为有念,此是「比丘有念」。「何物」者,是任何之色、受、想、

205 行、识。「于诸世间」者,是一切恶趣世间、一切天世间、一切人世间、一切蕴世间、

  一切界世间、一切处世间。此是「比丘有念诸世间」〔之义〕。

   「有取有情斯且观」〔之句中〕,「有取有情」者,是色取,取着、执、执取、住着、

  取受、想、行、识、生起、结生、有、轮回、轮转,取着、执、执取、所住着之人

  人。「斯」者,是此句之接续……乃至(一○页参照)……是句之次第。「且观」者,

  是见、睹、观、眺、省思、普观。此是「有取有情斯且观」〔之义〕。

   「死之领域使爱着此人人」〔之句中〕,人人者是有情之同义语。「死之领域」者,

  是烦恼、蕴、行言为死之领域。人人固着、止着、悬、悬着、碍着于死〔神〕之领

  域、魔之领域、死之领域。譬如壁钉于吊钩品物是着、固着、取着、悬、悬着、碍

  着、如斯之人人于死〔神〕之领域,魔之领域,死之领域固着、止着、悬、悬着、

  碍着。此是「死之领域使爱着」〔之义〕。故世尊宣示:

206 比丘有念诸世间 故且知解不取着

   死之领域使爱着 有取有情斯且观

   偈终否……乃至(三二页参照)……「尊师!世尊是我师,我是弟子」而坐。

   跋陀罗浮陀学童所问之义释第十二〔毕〕

  注1 于底本此前虽有 sangata ti(来集)之句,今为妥善上而省略。

  2 本偈是由Sn.531之引用。CNd.187;355佛本行集经卷三(大正藏三、八三四c)参照。

第十三 优陀耶学童所问之义释

   一 尊者优陀耶曰:

   「离尘静虑而为坐 所作已辨成无漏

   一切诸法达彼岸 我已前来为欲问

   无明破坏之状态 请语了知之解脱」 (一一○五)

   第十三 优陀耶学童所问之义释 二一一

  --------------------------------------------------------------------------

   小部经典二十二 二一二

   「离尘静虑而坐」〔之句中〕,「静虑」者,是世尊由初禅而静虑,由第二禅而静虑,

  由第三禅而静虑,由第四禅而亦静虑;由有寻有伺(有觉有观)禅而静虑,由无寻

  唯伺(无觉有观)禅而静虑,由无寻无伺(无觉无观)禅而亦静虑;由有喜禅而静

  虑,由无喜禅而静虑,由可意俱禅而静虑,由舍俱禅而亦静虑;由空禅而静虑,由

  无相禅而静虑,由无愿禅而亦静虑;由世间禅而静虑,由出世禅而亦静虑;乐禅,

  专念,重善义。此是「静虑」。「离尘」〔之句中〕,贪是尘,瞋是尘,痴是尘,忿是尘,

  恨是尘……乃至(三九页参照)……一切不善行是尘。彼等诸尘于佛世尊所舍断、

208 根绝、如截顶之多罗树,于未来不生起者。故佛是无尘者、离尘者、去尘者、尘之

  舍断者、尘之离脱者。

   1贪尘而言非尘芥 尘者贪之同义语

   彼等贤者舍离尘 住于离尘之〔佛〕教中

   瞋尘而言非尘芥 尘者瞋之同义语

   彼等贤者舍离尘 住于离尘之教中

   痴尘而言非尘芥 应者痴之同义语

   彼等贤者舍离尘 住于离尘之教中

   此是离尘。「坐」者,是世尊坐于波沙那迦塔庙。此是「坐」。

   2达苦之彼岸 牟尼坐山侧3

   三明破死〔神〕 诸弟子近侍

   如斯世尊「坐」。或又世尊于一切龌龊之安息故,〔梵行〕已成,〔所作〕已辨而

  坐……乃至(一○二页以下参照)……是(最后之)生、老、死轮回。彼无再有。

  如斯而亦世尊坐。此是「离尘静虑而为坐」〔之义〕。

209 「尊者优陀耶曰」〔之句中〕,曰(斯)者,此是句之接续……句之次第。尊者,

  此是敬语、敬重语、尊重语、尊敬语。「优陀耶」,是彼婆罗门之名……乃至(一○

  页参照)……称呼。此是「尊者优陀耶曰」〔之义〕。

   「所作已辨成无漏」,是于佛世尊所作〔已辨〕,种种之可作者〔无故〕,已舍断、

  根绝,如截顶之多罗树,成为灭无,于未来不生起者。故佛「所作已辨」。

   4〔轮回之〕流已舍断 彼之比丘无爱着5

   舍断种种所作(善恶) 〔比丘〕无有热恼事

   第十三 优陀耶学童所问之义释 二一三

  --------------------------------------------------------------------------

   小部经典二十二 二一四

   此是「所作已辨」。「无漏」〔之句中〕,「漏」者,是欲漏、有漏、见漏、无明漏之

  四漏。彼等诸漏,佛世尊已舍断、根绝,如截顶之多罗树成为灭无,于未来不生起

  者。故佛是无漏。此是「所作已辨成无漏」〔之义〕。

   「一切诸法达彼岸」者,是世尊由知通一切诸法之到彼岸者,由遍知之到彼岸者,

  由舍断之到彼岸者,由修习之到彼岸者,由作证之到彼岸者,由等至(定)之到彼

  岸者。由一切法知通之到彼岸者,由一切苦遍知之到彼岸者,由一切烦恼舍断之到

  彼岸者,由四〔沙门〕道修习之到彼岸者,由一切灭作证之到彼岸者,由一切等至

  之等至到彼岸者。彼于圣戒得自在,得第一,于圣定得自在,得第一,于圣慧得自

210 在,得第一,于圣解脱得自在,得第一。彼到彼岸,达彼岸,到终边,达终边,到

  终点,达终点,到究竟,达究竟,到最终,达最终,到救护所,达救护所,到避难

  所,达避难所,到归依所6达归依所,到无畏,达无畏,到无死,达无死,到不死

  (甘露),达不死,到涅盘,达涅盘。彼〔梵行〕已成,〔所作〕已辨……乃至(一

  ○二页以下参照)……而为〔最后之〕生、老、死轮回,于彼无再有。此是「一切诸

  法达彼岸」〔之义〕。

   「我已前来为欲问」者,为问而我来,为质问而我来,为闻问而我来。如斯,是

  「我已前来为欲问」〔之义〕。或又,欲问之人人、欲质问之人人、欲闻问之人人之来、

  来至、接近。如斯,亦是「我已前来为欲问(由质问而前来)」〔之义〕。或又〔我〕

  欲来问尊师,尊师是有能者、有力者与我共问,而得语说、答、说示。如斯,是「我

  已前来为欲问」。〔之义〕。

   「请语了知之解脱」〔之句中〕,「了知之解脱」者是向阿罗汉位之解脱。「请语」向

  阿罗汉位之解脱,言、示、施设、确立、开显、分别、显示、说明。此是「请语了知

  之解脱」〔之义〕。

211 「无明破坏之状态」者,是无明之坏、破坏、舍断、寂灭、舍遣、安息、不死、

  涅盘。此是「无明破坏之状态」〔之义〕。故彼婆罗门言。

   尊者优陀耶曰:

   离尘静虑而为坐 所作已辨成无漏

   一切诸法达彼岸 我已前来为欲问

   无明破坏之状态 请语了知之解脱

   第十三 优陀耶学童所问之义释 二一五

  --------------------------------------------------------------------------

   小部经典二十二 二一六

   二 世尊宣示:「优陀耶!

   爱欲之舍断 与忧之两者

   昏沈之弃除 后悔之遮除」(一一○六)

   「爱欲之舍断」〔之句中〕,「欲」者,是对诸欲之所有欲欲、欲贪、欲喜、欲爱、

  欲爱情、欲热恼、欲昏迷、欲缚着、欲暴流、欲轭、欲取、欲贪盖。爱欲之舍断者,

  是爱欲之舍断、寂灭、舍遣、安息、不死、涅盘。此是「爱欲之舍断」〔之义〕。

   「世尊宣示:优陀耶!」〔之句中〕,优陀耶!是世尊呼彼婆罗门之名。「世尊」者,

212 是尊重之同义语……乃至(一二页以下参照)……此谓世尊〔语〕……是与作证共

  同施设者。此是「世尊宣示:优陀耶!」〔之义〕。

   「与忧之两者」〔之句中〕,忧者,是所有心之不可意、心之苦、心触所生之不可

  意、苦感,心触所生之不可意、苦受。「与忧之两者〔之舍断者〕」,是爱欲与「忧」两

  者之舍断、寂灭、舍遣、安息、不死、涅盘。此是「与忧之两者」〔之义〕。

   「昏沈之弃除」〔之句中〕,昏沈者,是所有心之不善巧、不适业、钝重、鲁钝、

  沈郁、沈滞、沈滞性、昏沈、昏昧、昏昧性。「昏沈之弃除」者,是昏沈之弃除、舍

  断、寂灭、舍遣、安息、不死、涅盘。此是「昏沈之弃除」〔之义〕。

   「后悔之遮除」〔之句中〕,「后悔」(恶作)者,是由手恶作亦恶作(后悔),由

  足恶作亦是恶作,由手与足之恶作亦是恶作。想许不许者,想不许许者,想无罪为

  有罪,想有罪为无罪,〔斯误行为后悔〕。如斯之恶作、追悔、追悔性、心之后悔、

  意悔恨,此言为恶作(后悔)。

213 又由作与不作之二原因而恶作、心之后悔生起意悔恨。作与不作故而恶作、心

  之后悔生起意悔恨者云何?谓:「我令作身恶行,我已不作身善行」而生起恶作、心

  之后悔、意悔恨。「我作语恶行,我已不作语善行」。「我作意恶行,我不作意善行」。

  「我作杀生,我不作离杀生」。「我作偷盗,我不作离偷盗」。「我作邪欲行,我不作离

  邪欲行」。「我作妄语,我不作离妄语」。「我作两舌,我不作离两舌」。「我作恶口(麤

  语),我不作离恶口」。「我作绮语,我不作离绮语」。「我作贪欲,我不作不贪欲」。

  「我作瞋恚,我不作不瞋恚」。「我作邪见,我不作正见」而生起恶作、心之后悔、意

  悔恨。如斯,由作与不作之二原因而生起恶作、心之后悔、意悔恨。

   或又「我戒不圆满」而生起恶作、心之后悔、意悔恨。「我不守护诸根」,「我不知

   第十三 优陀耶学童所问之义释 二一七

  --------------------------------------------------------------------------

   小部经典二十二 二一八

  食之(适)量」,「我不励警寤」。「我不具备念、正知」,「我不修习四念处」,「我不

  修习四正勤」,「我不修习四神足」,「我不修习五根」,「我不修习五力」,「我不修习

214 七觉支」,「我不修习八支圣道」,「我不遍知苦」,「我不舍断集」,「我不修习道」,「我

  不为作证灭」。而生起恶作、心之后悔、意悔恨。

   「后悔之遮除」者,是后悔之遮障、盖覆、舍断、寂灭、舍遣、安息、不死、涅

  盘。此是「后悔之遮除」。故世尊宣示。

   世尊宣示:〔优陀耶!

   爱欲之舍断 与忧之两者

   昏沈之弃除 后悔之遮除」

   三 舍念之清净 前行法思择

   了知之解脱 无明之破坏 (一一○七)

   「舍念之清净」〔之句中〕,「舍」者,于第四禅所有舍、放舍、舍置、7心平等性、

  8心安息性,是心之中庸。「念」者,于第四禅关系于舍之所有念、随念……乃至(一

  八页参照)……是正念。此是「舍与念」。「清净」者,于第四禅有舍、念、净、清净、

  遍白、无秽、随烦恼之离去,柔软、适业、住立、不动之得达。此是「舍念之清净」。

215 「前行法思择」〔之句中〕,「法思择」者,是正思惟。此是了知解脱之初步,是前

  ,是先行。如斯,是「前行之法思择」。或又「法思择」者,是正见。此了知解脱之初步,

  是前,是先行。如斯,前行之法思择。或又「法思择」者,是于四〔沙门〕道之前分

  观(毘钵舍那)。此是了知解脱之初步,是前,是先行。如斯,是「前行法思择」。

   「我言了知之解脱」〔之句中〕,了知解脱是向阿罗汉位之解脱。我言向阿罗汉位

  之解脱,示、施设、确立、开显、分别、显示、说明。此是「了知之解脱」〔之义〕。

   「无明之破坏」〔之句中〕,无明者,对苦而无智……乃至(一二页参照)……无

  明闩、痴、不善根。无明之破坏者,是无明之坏、破坏、舍断、寂灭、舍遣、安息、

  不死、涅盘。此是「无明之破坏」〔之义〕。故世尊宣示:

   舍念之清净 前行法思择

   了知之解脱 无明之破坏

   四 何结缚世间 何使此运行

   由何物舍断 能言有涅盘(一一○八)

   第十三 优陀耶学童所问之义释 二一九

  --------------------------------------------------------------------------

   小部经典二十二 二二○

216 「何结缚世间」?是何为世间之结缚、悬着、缚、随烦恼耶?于何伴世间,随伴、

  应、相应、悬、悬着、碍着耶?此是「何世间结缚」〔之义〕。

   「何使此运行」者,是何者令彼行、运行、运转耶?由何而世间行、运行、运转

  耶?此是「何使此运行」〔之义〕。

   「由何物舍断,能言有涅盘」者,由何物之舍断、寂灭、舍遣、安息而「能言有涅

  盘耶」?能说、语、话、说明、言说耶?此是「由何物舍断,能言有涅盘」〔之义〕。

  故彼之婆罗门言:

   何结缚世间 何使此运行

   由何物舍断 能言有涅盘

   五 喜结缚世间 寻使此运行

   渴爱之舍断 能言有涅盘 (一一○九)

   「喜结缚世间」〔之句中〕,「喜」者,是渴爱。〔即〕所有贪、染贪……乃至(一

  三页参照)……贪欲、贪、不善根。世间所结缚、悬着、缚、随烦恼之喜,于此喜

  之世间伴、随伴、应、相应、悬、悬着、碍着。此是「喜结缚世间」〔之义〕。

217 「寻使此运行」〔之句中〕,「寻」者,是欲寻、恚心寻、害寻、亲里寻、国土寻、不

  死寻,关系于向他人之怜悯寻、关系于不轻贱寻之九寻。此等言为九寻。此等九寻

  使行彼世间,使运行,使运转。由此等之九寻而彼之世间行、运行、运转。此是「寻

  使此运行」〔之义〕。

   「渴爱之舍断,能言有涅盘」〔之句中〕,渴爱者,是色爱、声爱、香爱、味爱、

  触爱、法爱。「渴爱之舍断,能言有涅盘」,由渴爱之「舍断」,寂灭、舍遣、安息而

  「能言有涅盘」,能说、语、话、说明、言说。故世尊宣示:

   喜结缚世间 寻使此运转

   渴爱之舍断 能言有涅盘

   六 行者如何而有念 〔行者之〕识止灭耶

   我等来向世尊问 欲将闻彼尊师语 (一一一○)

   「行者如何而有念」者,是如何而有念,有正念而行、行作、动作、活动、护持、

  持续、维持。此是「行者如何而有念」〔之义〕。

218 「识止灭耶」?识灭耶?寂灭耶?灭没耶?安息耶?此是「识止灭耶」〔之义〕。

   第十三 优陀耶学童所问之义释 二二一

  --------------------------------------------------------------------------

   小部经典二十二 二二二

   「我等来向世尊问」者,是可向佛世尊问,可质问、可乞、可求、可信乐、我等

  前来、接近、到达、与尊师相会。此是「我等来向世尊问」〔之义〕。

   「欲将闻彼尊师语」〔之句中〕,「彼」者,是尊师。「欲闻」〔尊师之〕语、语路、

  说示、示教、教训。欲把取、保持、观察。此是「欲将闻彼尊师语」〔之义〕。故彼婆

  罗门言示:

   行者如何而有念 〔行者之〕识止灭耶

   我等来向世尊问 欲将闻彼尊师语

   七 内与外之受 不为欢喜者

   如斯而有念 行者识止灭 (一一一一)

   「内与外之受,不为欢喜者」,(一)对内之受而住于受随观,不欢喜受,不欢迎,

  不于缚着,舍断欢喜、欢迎、缚着、执、执取、住着,除去、灭除,令之灭无。(二)

  对外之受而住于受随观,不欢喜受,不欢迎,不在于缚着,舍断欢喜、欢迎、缚着、

  执、执取、住着,除去、灭除,令之灭无。(三)对内外之受而住于受随观,不欢喜受,

219 不欢迎,不在于缚着,舍断欢喜、欢迎、缚着、执、执取、住着,除去、灭除,令

  之灭无。(四)住于随观内受之集法,(五)住于随观内受之衰灭法,(六)住于随观内受集之

  衰灭法,(七)住于随观外受之集法,(八)住于随观外受之集衰灭法,(九)住于随观外受之

  集衰灭法,(十)住于随观内外受之集法,(十一)住于随观内外受之衰灭法,(十二)住于随观内

  外受之集衰灭法,不欢喜受,不欢迎,不在缚着,舍断欢喜、欢迎、缚着、执、执

  取、住着及除去、灭除,令之灭无。由于此等十二行相,对受住于受随观,不欢喜

  受,不欢迎,不在于缚着、欢喜、欢迎、缚着……乃至(前方参照)……人下之灭无。

  或又观受(一)无常不欢喜受,不欢迎、不在缚着,舍断欢喜、欢迎、缚着、执、执取、

  住着及除去、灭除,令之灭无。(二)是苦,(三)是病,(四)是痈,(五)是箭,(六)是痛,(七)是

  恼……乃至(三○页参照)……(三一)是观无归依所而不欢喜受,不欢迎,不于

220 缚着,舍断欢喜、欢迎、缚着、执、执取、住着及除去、灭除,令之灭无。日此等

  四十二行相,对受住于受随观,不欢喜受、不欢迎而不在缚着,舍断、欢喜、欢迎、

  缚着、执、执取、住着及除去、灭除、令之灭无。此是「内与外之受,不为欢喜者」

  〔之义〕。

   「如斯而有念而行者」,是如斯有念有正知而行、行作、动作、活动、护持、持

   第十三 优陀耶学童所问之义释 二二三

  --------------------------------------------------------------------------

   小部经典二十二 二二四

  续、维持。此是「如斯而有念」〔之义〕。

   「识止灭」者,是福行俱起之识、非福行俱起之识、不动行俱起之识灭、寂灭、

  灭没、安息。此是「识止灭」〔之义〕。故世尊宣示:

   内与外之受 不为欢喜者

   如斯而有念 行者识止灭

   偈终否……乃至(三二页参照)……「尊师!世尊是我师,我是弟子」而坐。

   优陀耶学童所问之义释第十三〔毕〕

  注1 以下之诸偈出处不明。恐是四尼柯耶成立以后而制作者。MNd.505;J.I,117f;Vm.388;Dhp

  A.I.246;Divyavadana P.491;说一切有部毘奈耶卷三一(大正藏二二、七九七a)等参照。

   2 本偈由S.I,195==Thag.1249之引用。CNd.293;杂阿含一二一一经(大正藏二、三二九c

   以下),别译杂阿含二二八经(大正藏二、四五七c)参照。

   3 山侧(nagassa passe)S.及Thag.虽为。nagassa passe,如底本之nagassa passe 为

   正。

   4 本偈由 Sn.715 之引用。mahavastu III,388参照。

   5 爱着(visata)在底本虽有paripata,今从PTS 本及引用原文。

   6 归依所(sarana)底本之 carana 是误植。

   7 心平等性(cittasamata)在底本虽有cittasamatho今从MNd.501之同文。

   8 心安息性(cittappassaddhata)在底本虽有cittappasadata今从PTS 本及MNd.501

   之同文。

第十四 布沙罗学童所问之义释

   一 尊者布沙罗曰:

   说示过去之所之 不动而为断疑惑

   诸法到彼岸者(佛) 我已前来为欲问 (一一一二)

   「说示过去之所之」〔之句中〕,「所之」者,是彼世尊、自存者、无师者、于未曾

  闻之诸法自正觉真谛者、其时得一切知者、力自在〔得者〕。此是「所之」。「说示过

   第十四 布沙罗学童所问之义释 二二五

  --------------------------------------------------------------------------

   小部经典二十二 二二六

  去」者,是世尊亦说示自己及他人之过去,亦说示未来,亦说示现在。

   世尊说示自己之过去者云何?世尊对自己之过去,亦说示一生,亦说示二生,

  亦说示三生,亦说示四生,亦说示五生,亦说示十生,亦说示二十生,亦说示三十

  生,亦说示四十生,亦说示五十生,亦说示百生、千生、十万生、诸多之坏劫、诸

  多之成劫、诸多之坏成劫。〔即〕「在我于某处已有斯名、斯姓、斯容貌、斯食物、

222 斯苦乐之享受、斯寿量。其〔我〕由彼死而生于某处。于彼处我有斯名、斯姓、斯

  容貌、斯食物、斯苦乐之享受、斯寿量。其〔我〕由彼死而生于此〔人界〕」斯多说

  示宿住之样相或素姓。

   世尊说示他人之过去者云何?世尊对他人之过去亦说一生,亦说二生……乃至

  ……亦说示诸多之坏成劫。〔即〕「〔彼〕于某处有斯名、斯姓、斯容貌、斯食物、斯

  苦乐之享受、斯寿量。彼由彼死而生于某处者。于彼处〔彼〕有斯名、斯姓、斯容

  貌、斯食物、斯苦乐之享受、斯寿量。彼由彼死而生于此人界」说示斯多之宿住之样

  相或素姓。

   世尊说五百本生谈而说示自己及他人之过去。1大本经而说示自己及他人之过

  去。2大善见经说示自己及他人之过去。3大典尊经说示自己及他人之过去。4大

  天林经而说示自己及他人之过去。

223 又世尊已如斯说:「5纯陀!关于过去世如来有念随念之识。只彼所望之物一切

  随念。纯陀!未来……乃至……纯陀!关于现在世如来生起觉所生之智,『此是最后

  之生,今无再有』」。根上下智是如来之如来力。诸有情之意乐随眠智是如来之如来

  力。双变智是如来之如来力。大悲定智是如来之如来力。一切智是如来之如来力。

  无障智是如来之如来力。于一切处无着、无害、无障智是如来之如来力。如斯世尊

  亦说示自己及他人之过去,亦说示未来,亦说示现在,言、示、施设、确立、开显、

  分别、显示、说明。此是「说示过去之所之」。

   「尊者布沙罗曰」〔之句中〕,「曰」(斯)者,是句之接续。尊者是敬语。「布沙

  罗」者,是彼婆罗门之名……乃至(一○页参照)……称呼。此是「尊者布沙罗曰」〔之

  义〕。

   「不动而为断疑惑」〔之句中〕,〔动」者是渴爱。即所有贪、染贪……乃至(一三

  页参照)……贪欲、贪、不善根。佛世尊舍断彼之动、渴爱、根绝,如截顶之多罗

   第十四 布沙罗学童所问之义释 二二七

  --------------------------------------------------------------------------

   小部经典二十二 二三七

  树成为灭无,于未来不生起者。故佛是不动〔者〕。动之舍断故是不动。世尊于利得

  亦不动,于不利得亦不动,于名声亦不动,于不名声亦不动,于赏赞亦不动,于毁

224 訾亦不动,于乐亦不动,于苦亦不动,不动、不怖动、不动摇、不震、不震动、不

  震骇。此是不动。「断疑惑」〔之句中〕,疑惑者,〔即〕对苦犹豫……乃至(一○五

  页参照)……心之硬直意困惑。此之疑惑世尊已断,断绝、正断、寂灭、安息,不

  得生起,以智火所烧。故佛是断疑惑。此是「不动断疑惑」〔之义〕。

   「一切诸法之到彼岸者」,佛世尊由知通是一切诸法之到彼岸者,由遍知是到彼

  岸者,由舍断是到彼岸者,由修习是到彼岸者,由作证是到彼岸者,由等至(定)

  是到彼岸者。由一切法之知通是到彼岸者……乃至(二一四页以下参照)……最后

  之生、老、死、轮回,而彼无再有。此是「一切诸法之到彼岸」〔之义〕。

   「我已前来为欲问」,我已前来为欲问……乃至(二一五页参照)……说示,得

  语。如斯「我已前来为欲问」〔之义〕。故彼婆罗门言。

   尊者布沙罗曰:

   「说示过去之所之 不动而为断疑惑

  诸法到彼岸者〔佛〕 我已前来为欲问」

   二 无有色想事 舍断一切身

   内外无何物 见者之观处

225 我问释迦智〔佛〕 斯人如何导 (一一一三)

   「无有色想事」〔之句中〕,色想者云何?色界定之入定者,〔于色界〕生起者,

  又于〔色界〕现法乐住者之想、想念、已想念,此是色想。「无有色想事」者,是得

  四无色定者之无有色想事,为非有、超、超越、离越。此是「无有色想事」〔之义〕。

   「舍断一切身」者,彼一切之结生,色身由彼分〔舍断〕、超越〔舍断〕、镇伏舍

  断而舍断。彼之色身是舍断故为〔舍断一切身」。

   「内外无何物,见者之观处」〔之句中〕,无何物者,是无所有处定。由何无何物

  是无所有处定耶?于识无边处定有念而入定,由彼出定而其识是无,非有,观消灭

  亦无何物。由此无何物者,是无所有处定。此是「内外无何物,见者之观处」。

   「我问释迦智」〔之句中〕,释迦!是释迦〔族〕。世尊由释迦族出家,故是释迦

  ……乃至(一一七页参照)……是怖畏恐怖之舍断者、身毛竖立之离去者故是释迦。

   第十四 布沙罗学童所问之义释 二二九

  --------------------------------------------------------------------------

   小部经典二十二 二三○

226 「我问释迦智」,我问者,是彼于如何,如何之住立,如何类之,欲如何智耶?此是

  「我问释迦智」〔之义〕。

   「斯人如何导」?彼应如何导耶?应调伏耶?应指导耶?应令知耶?应令省思

  耶?应令观察耶?应令信乐耶?如何令彼生起上级智耶?「斯人」者,如斯,如彼,

  令住立彼,为彼之类、彼部类之人。即得彼无所有处定者。此是「斯人如何导」〔之

  义〕。故彼婆罗门言:

   无有色想事 舍断一切身

   内外无何物 见者之观处

   我问释迦智〔佛〕 斯人如何导

   三 世尊宣示:「布沙罗!

   一切之识住 知通如来言

   知〔有情〕止住 解脱与趣至」 (一一一四)

   「一切之识住」者,世尊是(一)知由行四识住,(二)知由结生七识住。

227 (一)知四识住者云何?即世尊已如斯说:「6诸比丘!近着于色识是续存立

  而住,以色为所缘,住立于色,受用喜,〔自〕增大、生长而为广大。诸比丘!或近

  着于受……乃至……诸比丘!或近着于想……乃至……诸比丘!或近着于行,识乃

  续存立而住,以行为所缘,住立于行,受用喜,〔自〕增大、生长而广大」。如斯,

  世尊知由行四识住。

   (二)世尊知由结生七识住者云何?即世尊如斯说。「7诸比丘!有此等之七识住。

  七者云何?诸比丘!有种种身、种种想之诸有情,所谓一部之人与一部之天是〔一

  切之〕堕处(恶趣),此是第一识住。诸比丘!种种身同一想之诸有情,所谓最初生

  记为梵众天(初禅天),此是第二识住。诸比丘!同一身种种想之诸有情,所谓光音

  天(第二禅天),此是第三识住。诸比丘!同一身同一想之诸有情,所谓遍净天(第

  三禅天),此是第四识住。诸比丘!普超越色想,灭没有对想,不作意种种想,「虚

  空是无边」至空无边处诸有情,此是第五识住。诸比丘!普超空无边处,〔识是无边」

  至识无边处诸有情,此是第六识住。诸比丘!普超识无边处,「已无何物」至无所有

228 处诸有情,此是第七识住」。如斯,世尊知由结生七识住。此是〔一切之识住」〔之义〕。

   「世尊宣:布沙罗!」〔之句中〕,「布沙罗」者,是世尊呼彼婆罗门之名。「世尊」

   第十四 布沙罗学童所问之义释 二三一

  --------------------------------------------------------------------------

   小部经典二十二 二三二

  者,是尊重之同义语……乃至(一二页以下参照)……此谓世尊〔语〕……是与作

  证共同施设者。此是「世尊宣示:布沙罗!」〔之义〕。

   「知通如来」〔之句中〕,「知通」者,是知通、别知、通达。「如来」者,即世尊〔关

  于如来〕如斯说:「8纯陀!若过去之〔事〕,不实不真〔其说〕不伴利益者,如来

  〔即〕不解说此。纯陀!若过去〔之事〕如实、如真〔其说〕不伴利益,如来亦不

  解说此。纯陀!若过去〔之事〕如实、如真〔其说〕如伴利益,如来其时知其质问

  应为解说之时。纯陀!若未来〔之事〕……乃至……纯陀!若现在〔之事〕而不实、

  不真,〔其说彼亦〕不伴利益,如来不解说此。纯陀!若现在〔之事〕而如实、如真

  〔其说〕不伴利益,如来亦不解说此。纯陀!若现在〔之事〕而如实、如真〔其说〕

  伴利益,如来其时知其质问应解说之时。如斯纯陀!对过去、未来、现在之诸法如

  来是时说者、如实说者、义说者、法说者、律说者。故言如来。纯陀!于。含天、

  含魔、含梵天世界〔之人人〕,于含沙门、婆罗门,含天、人之人人见、闻、觉、识、

229 得、遍求,以意所寻求之一切,此由如来所现之正觉,故言如来。又纯陀!如来现

  正觉无上正等觉之夜于无余涅盘界般涅盘,于夜之中间说、话、说示一切之物如而

  不异,故言如来。纯陀!如来如说而行,如行而说,如斯说而行,行如说故言如来。

  于含天、含魔、含梵天之世界,于含沙门、婆罗门,含天、人之人人之间,而如来

  自胜,不他所胜,见所有之物而得自在,故言如来」。此是「知通如来」〔之义〕。

   「知其止助」者,是世尊由〔有情之〕业行,「此者身坏死后,应生于苦界、恶趣、

  堕处、地狱」而知此之状态。世尊由(有情之)业行,「此者身坏死后,应生于畜生

  界」,而知此之状态。世尊由业行,「此者身坏死后,应生于饿鬼界」,而知此之状态。

  世尊由业行,「此者身坏死后,应生于人中」,而知此之状态。世尊由业行,「此者身

  坏死后,应生于善趣天界」,而知此之状态。

230 即世尊如斯说:「10舍利弗!兹我以〔自己之〕心而悉知某者之心,『如此者身

  坏死后,应生苦界、恶趣、堕处、地狱,如其行道,如其动作,以进斯道』」。又舍

  利弗!兹我以〔自己之〕心悉知某者之心,〔如此者身坏死后,应生于畜生界,如其

  行道,如其动作,以进斯道』。又舍利弗!兹我以〔自己之〕斯心悉知某者之心,『如

  此者身坏死后,应生于饿鬼界,如其行道,如其动作,以进斯道』。又舍利弗!兹我

  以〔自己之〕心悉知某者之心,『如此者身坏死后,应生于人中,如其行道,如其动

   第十四 布沙罗学童所问之义释 二三三

  --------------------------------------------------------------------------

   小部经典二十二 二三四

  作,以进斯道』。又舍利弗!兹我以〔自己之〕心悉知某者之心,『如此者身坏死后,

  应生于善趣天界,如其行道,如其动作,以进斯道』。又舍利弗!兹我以〔自己之〕

231 心悉知某者之心,『如此者诸漏尽,无漏心解脱、慧解脱于现世,自知通作证具足而

  住,如其行道,如其动作,以进斯道』。此是「知彼之止住」〔之义〕。

   「解脱与趣至」〔之句中〕,「解脱」者,是于无所有处而解脱,信解此,以此为主。

  又或世尊知「此者信解色,信解声,信解香,信解味,信解触。信解施主家,信解众,

  信解住居,信解利得,信解名声,信解赏赞,信解乐,信解衣服,信解食物,信解

  卧坐所,信解病者之资具医药。信解经,信解律,信解论,信解粪扫衣支,信解但

  三衣支,信解常乞食支,信解次第乞食支,信解一坐食支,信解一钵食支,信解食

  后不食支,信解阿练若住支,信解树下住支,信解露地住支,信解冢间住支,信解

  随处住支,信解常坐不卧支,信解初禅,信解第二禅,信解第三禅,信解第四禅,

  信解空无边处定,信解识无边处定,信解无所有处定,信解非想非非处定」。此是「解

  脱」者。「其趣至」,是无所有处所成之其趣至。〔即无所有处所成之〕业趣至、异熟

232 之趣至、应重业,应重结生。又或世尊知「此者以色为趣至(依据)……乃至

  (前方参照)……以非想非非想为趣至」。此是门解脱与趣至」〔之义〕。故世尊宣示:

   世尊宣示:「布沙罗!

   一切之识住 知通如来〔言〕

   知彼之止住 解脱与趣至」

   四 无所有〔处〕发生 喜结为障碍

   及斯已知通 然后观其处

   彼有如实智 住梵婆罗门 (一一一五)

   「知无所有之发生」〔之句中〕,「无所有之发生〔因〕」者,是至无所有处之业行。

  至无所有处业行知无所有之发生,知悬着、知结缚、知碍着、识、考虑、度知、辨

  知、明暸。此是「知无所有之发生」〔之义〕。

   「喜结为障碍」〔之句中〕,「喜结」者,是无色贪。由无色贪而其业是悬、悬着、

233 碍着。知喜结是无色贪,知悬着,知结缚,知碍着、识、考虑、度知、辨知、明暸。

  及者,是此句之接续……乃至(一○页参照)……句之次第也。此是「喜结为障碍」

  〔之义〕。

   第十四 布沙罗学童所问之义释 二三五

  --------------------------------------------------------------------------

   小部经典二十二 二三六

   「斯此已知通」者,是如斯此已知通、知、考虑、度知、辨知、明暸。此是「如是

  斯此已知通」〔之义〕。

   「然后观其处」者,于无所有处入定,由其处出定而观于其处所生之心心所法无

  常,观苦,病……乃至(三○页参照)……观无归依所、见、眺、省思、普观。此

  是「然后观其处」〔之义〕。

   「彼有此如实智」者,彼有此之如理、事实、如真、不颠倒智。此是「彼有此如实

  智」〔之义〕。

   「住者婆罗门」〔之句中〕,婆罗门者,是拒外七法故为婆罗门……乃至(一○一

  页参照)……无依止者此言婆罗门。此是「婆罗门」。「住者」,是善凡夫及七有学为

  得未得,为得达未得达,为作证未作证而住、止住、遍住。阿罗汉已住〔梵行〕,所

  作已辨,卸下重担,随得妙义,遍尽有结,有完全智、解脱,彼〔梵行〕已成,所

234 作已辨……乃至(一○二页参照)……为〔最后之〕生、老、死轮回,于彼无再有。

  此是「住者婆罗门」〔之义〕。故世尊宣示:

   无所有发生 喜结为〔障碍〕

   及斯已知通 然后观其处

   彼有如实智 住者婆罗门

   偈终否……乃至(三二页参照)……「尊师!世尊是我师,我是弟子」而坐。

   布沙罗学童所问之义释第十四〔毕〕

  注1 大本经(Mahapadaniya-Suttanta)是长部第十四经(D.II,Iff.)。长阿含第一,大本经

   (大正藏一、一b 以下)七佛经(大正藏一、一五○),毘婆尸佛经(大正藏一、一五四),

   七佛父母姓字经(大正藏一、一五九)等相当。于底本虽为Mahadhaniya-Sutta今从

   PTS 本。

   2 大善见经(Mahasudassana-Sutta)是长部第十七经(D.II,160ff.)。J.I,391f;长阿含卷三

   (大正藏一、二一b 以下),中阿含六八,大善见王经(大正一、五一五b 以下)等参照。

   3 大典尊经(Mahagovinda-Sutta)是长部第十九经(D.II,220ff.)。J.III,469;Mahavastu

   III,197ff;长阿含经第三,典尊经(大正藏一、三○b 以下),大坚固婆罗门缘起经(大正

   藏一、二○七)等参照。

   第十四 布沙罗学童所问之义释 二三七

  --------------------------------------------------------------------------

   小部经典二十二 二三八

   4 大天捺林经(Makhadeva-Sutta)是中部第八十三经(M.II,74ff.) J.I,137;中阿含六七,

   大天捺林经(大正藏一、五一一c 以下)增一阿含卷四八(大正藏二、八○六c 以下)等

   参照。在底本为(Maghadeva-Sutta)。

   5 以下之文虽由D.III,134之引用文,而文句有多少之出入。长阿含一二(大正藏一、七五

   b)参照。

   6 以下之文S.III,53参照。

   7 以下之文由A.IV,39f;之引用。增一阿含卷三三(大正藏二,七三○c以下)参照。

   8 以下之文由D.III,134f;之引用。长阿含经卷一二(大正藏一、七五c)参照。

   9 以下之文A.II.23f;参照。

   10 以下之文由M.I,74-76之略引用。

第十五 莫伽罗阇学童所问之义释

   一 尊者莫伽罗阇曰:

   「释迦(佛)!我先二度问 具眼者!不为我解脱

   及至第三回 天仙为解说」 (一一一六)

   「释迦!我先二度问」者,是彼婆罗门二回向佛世尊质问。世尊于彼质问而不为

  解说,而〔思考:〕「1 于其直后,此婆罗门之根成熟」。「释迦」者,是世尊由释迦

  族出家故而为释迦。又或有富有者、大富者、具财者故亦为释迦。彼有此等诸财,

  所谓信财、戒财、惭财、愧财、闻财、舍财、慧财、念处财、神足财、根财、力财、

  觉支财、道财、果财、涅盘财。由此等多数之财宝而为富者、大富者、具财者故亦

  为释迦。又或为可能者、有能者、有力者、有用者、勇者、英雄、战士、无怖者、

  无惧者、无骇者、无败去者、怖畏恐怖之舍断者、身毛竖立之离去者故亦为释迦。

  「问」者,释迦!我二度问、乞、求、信乐。此是「释迦!我先二度问」〔之义〕。

236 「尊者莫伽罗阇曰」〔之句中〕,曰者,是句之接续。尊者是敬语。「莫伽罗阇」者,

  是彼婆罗门之名……乃至(一○页参照)……称呼。此是「尊者莫伽罗阇曰」〔之义〕。

   「具眼者不为我解说」,已不为我解说、不言、不示、不施设、不确立、不开显、

  不分别、不显示、不说明。「具眼者,〕是世尊由五眼而为具眼者。〔即〕(一)由肉眼为

   第十五 莫伽罗阇学童所问之义释 二三九

  --------------------------------------------------------------------------

   小部经典二十二 二四○

  具眼者(二)由天眼为具眼者(三)由慧眼为具眼者(四)由佛眼为具眼者(五)由普眼为具眼者。

   (一)世尊由肉眼为具眼者云何?于世尊之肉眼存在青色、黄色、赤色、黑色、白

  色之五色。于此有眼毛而青,如乌摩罗华,美丽绀碧。彼之〔眼毛之〕根元如黄羯

  尼迦华,美丽正黄之黄金色。世尊之两眼球赤如赤色甲虫,美丽深红。〔其〕中央黑

  如濡湿之木患子,美丽不粗、湿润之漆黑。彼之深奥白如明星(太白金星),美丽净

  白、白、银白。世尊属于身体之宿世善行业而生起彼自然肉眼,于日中、夜中亦普

237 见一由旬(三四里)。具备四支有闇黑之时亦〔即〕太阳没,于黑份(新月)之布萨

  时,于郁茂密林中,出现大非时之雨云,如斯,具备四支于闇黑之中亦普见一由旬。

  对于见色彼之屋顶、门户、壁栅、山岳、林薮、蔓藤不为障碍。假令一粒之胡麻置

  在〔数百粒〕胡麻之中亦可取出彼之胡麻粒。如斯世尊之肉眼原来是遍净。如斯,

  世尊由肉眼而为具眼者。

   (二)世尊由天眼为具眼者云何?世尊以超人之〔眼〕为清净天眼,见诸有情之有

  死、生,知诸有情随业而趣于劣、胜、美、丑幸与不幸。〔即〕「汝等!此等之有情

  具身恶行,具语恶行,具意恶行,诽谤诸圣者,有邪见,取得邪见业。彼等身坏死

  后,生于苦界、恶趣、堕处、地狱。或又汝等!此等之有情具身善行,具语善行,

  具意善行,不诽谤诸圣者,有正行,取得正见业,彼等身坏死后,生善趣天界」,如

  斯以超人清净天「眼」,见诸有情之死、生,知随诸有情之业而趣于劣、胜、美、丑、

  幸与不幸。又世尊如愿意者,亦见一世界,亦见二世界,亦见三世界,亦见四世界,

  亦见五世界,亦见十世界,亦见二十世界,亦见三十世界,亦见四十世界,亦见五

  十世界,亦见一小千世界,亦见二中千世界,亦见三千〔大千〕世界。或又只要愿

  意亦可见〔其它〕者。如斯世尊之天眼是遍净。如斯「世尊由为具眼者」。

238 (三)世尊由慧眼为明眼者云何?世尊是大慧者、博慧者、疾慧者、速慧者、利慧

  者、择慧者、于慧分别善巧而有明了智。证得无碍解,达于四无畏,是十力之保持

  者、人牡牛、人师子、人龙、人良马、人轭兽、无边智者、无边威力者、无边名声

  者、富者、大财者、有财者、指导者、调伏者、教导者、令知者、令解者、令观者、

  令信乐者。彼世尊鬘是未起之道令起者、未生之道令生者、未说之道宣说者、知道

  者、解道者、达道者。又现今随从道之彼诸弟子,仿〔世尊〕而具备〔诸德〕而住,

  彼世尊鬘知应知之物,见应见之物,眼者、智者、法者、梵天者。告示者、告说者、

   第十五 莫伽罗阇学童所问之义释 二四一

  --------------------------------------------------------------------------

   小部经典二十二 二四二

  义之将来者、不死之施与者、法主、如来者也。彼世尊无有由慧而不能知者、不能

  见者、不能解者、不能作证者、不能触者。经过去未来现在,一切诸法由一切行相

  而现来于佛世尊之智门。如有所有应知,应所知之物,无论〔其〕自义、他义、俱

  义、现世之义、来世之义、明白之义、甚深之义、隐密之义、覆蔽之义、未了之义、

  已了之义,无罪之义、无烦恼之义、净白之义、第一义,其一切作用于佛智之中。

239 一切之身业随佛世尊之智而起。一切之语业,随〔佛〕智而起。一切之意业随〔佛〕

  智而起。关于过去于佛世尊无有障害智。关于未来于佛世尊无有障害智。关于现在

  于佛世尊无有障害智。限于应知之物一切是佛智,限于有佛智一切是应知之物。佛

  智以应知之物为限界。应知之物以佛智为限界。超越应知之物无佛智之作用。超越

  佛智无有应知之义。彼等〔智与可知〕诸法相互同在一限界。譬如在于正相合致之

  函与盖之二者,函对盖无余,盖对函无余,相互同在一限界,如斯于佛世尊应知之

  物与智相互同在一限界,应知限度之物一切是〔佛〕智。有佛智限度一切是应知之

  物。佛智以知之物为限界。超越应知之物而无〔佛〕智之作用,超越佛智无有应知

  之物。彼等诸法相互(同在一)限界。佛世尊智之作用于一切诸法。一切诸法关系

  于佛世尊之〔意门〕转〔心〕,关系于意欲〔速行心〕,关系于作意,关系于心之生

  起。佛世尊智之作用对于一切有情。世尊知一切有情之意乐,知随眠、知所作、知

240 信解、了知小尘垢、大尘垢、利根、钝根、善行相、恶行相、易教化、难教化、能、

  不能之有情。含天,含魔,含梵天之世界,及含沙门、婆罗门,含天、人之人人于

  佛智之中而活动。譬如任何之鱼龟乃至吞舟之大鱼为止,在大海中而活动,如斯含

  天,含魔,含梵天之世界,及含沙门、婆罗门,含天、人之人人亦在佛智中而活动。

  譬如任何之鸟乃至金翅鸟为止,在虚空之方域而活动,如斯等于舍利弗有慧之人人

  亦一切在佛智之方域而活动。佛智遍满天与人之慧,而胜于〔彼〕。所有贤剎帝利、

  贤婆罗门、贤居士、贤沙门之聪敏而长于议论,亦以射贯毛发程度之〔练达〕,以慧

  解能摧破〔他之〕诸恶见而行之人人频为质问而接近如来,质问隐密覆蔽〔之义〕

  而彼等之质问由世尊而解说,解答。而〔彼〕解答之理由说示,而至彼等归投于世

  尊。如斯于兹世尊所谓由慧而极耀。如斯,「世尊由慧眼而为具眼者」。

241 (四)世尊由佛眼为具眼者云何?世尊以佛眼眺世间,见诸有情之小尘垢、大尘垢、

  利根、钝根、善行相、恶行相、易教化、难教化,或又见来世罪之怖畏而见住者。

   第十五 莫伽罗阇学童所问之义释 二四三

  --------------------------------------------------------------------------

   小部经典二十二 二四四

  譬如于青莲之池、红莲之池、白莲之池、一部之青莲、红莲、白莲在水中生,在水

  中生长,尚未由水中出,没在水中而发育,一部之青莲、红莲、白莲在水中生,在

  水中生长,而在水面之所,一部之青莲、红莲、白莲在水中生,在水中生长,由水

  出不染着于水。如斯,世尊以佛眼眺世间,见诸有情之小尘垢、大尘垢、利根、钝

  根、善行相、恶行相、易教化、难教化、或又见来世罪之怖畏而见住者。世尊知「此

  者是贪行者,此是瞋行者,此是痴行者,此是寻行者,此是信行者,此是智行者」。

  世尊对贪行者说不净说。世尊对瞋行者告慈修习。世尊对痴行者总说(圣典)与遍

  问(义释)为时使听法,时使语法使与师共住。世尊对寻行者告安般念(数息观)。

242 世尊对信行者应信乐之相,〔即〕告以佛之善觉、法之善法性、僧之善行道及自己之

  戒。世尊对智行者告以无常相、苦相、无我相之〔如〕观(毘钵舍耶)之相。

   2譬如山巅站立者 普见下界诸人人

   又如彼之善慧者 升法所成之殿堂

   打败生老普眼者 瞰视沈愁世间人

   如斯,「世尊由佛眼而为具眼者」。

   (五)世尊由普眼为具眼者云何?普眼者为一切知智。世尊具一切知智,正具、达、

  正达、成、正成、具备。

   3彼所不见者 此世无何物

   又不识之物 无可知之物

   应知皆知通 如来故普眼

   如斯,世尊由普眼为具眼者。此是「具眼者不为我解说」〔之义〕。

243 「及至第三回,天仙为解说」,及至第三回佛被正当之质问而解说,不与拒绝,

  斯我把持,斯我保持,斯我为观察。天仙者,世尊是天而且是仙人故为天仙。譬如

  王之出家者言王仙,婆罗门之出家者言婆罗门仙。斯世尊是天而且是仙人故为天仙。

  或又世尊是出家者故亦为仙。求、觅求、遍求大戒蕴故亦为仙(求者)。求、觅求、

  遍求大定蕴、大慧蕴、大解脱蕴、大解脱智见蕴故亦为仙。求、觅求、遍求大闇身

  之摧破、大颠倒之破坏、大爱箭之拔除,大见葛藤之开解,大慢幢之撒去,大行作

  之寂灭,大暴流之度越、大重担之放下、大轮回轮转之断绝、大热苦之消灭、大热

  恼之安息、大法幢之举扬故亦为仙。求、觅求、遍求大念处、大正勤、大神足、大

   第十五 莫伽罗阇学童所问之义释 二四五

  --------------------------------------------------------------------------

   小部经典二十二 二四六

  根、大力、大觉支、大八支圣道、大第一义、不死、涅盘故亦为仙。求、觅求、遍

  求有大权势诸有情「佛者何处耶」?「世尊者何处耶」?「天中天者何处耶」?故亦为

  仙。此「及至第三回,天仙为解说」〔之义〕。故彼之婆罗门言。

244 尊者莫伽罗阇曰:

   释迦佛!我先二度问 具眼者!不为我解说

   及至第三回 天仙为解说

   二 此世界与他世界 含诸天之梵天界

   有名声尊师瞿昙 之见乃不知通也 (一一一七)

   「此世界与他世界」〔之句中〕,此世界者,是人世界。他世界者,除人世界之其

  他一切世界。此是此世界与他世界。

   「含诸天之梵天界」者,是含天,含魔之梵天界亦含沙门、婆罗门,含天、人之

  人人,此是「含诸天之梵天界」。

   「尊师之见不知通」者,世间〔之人人〕不知尊师之见,忍、意欲、持说、意乐、

  意图。〔即〕不知、不见、不观、不得达、不存、不获得:「此人之斯见,斯忍者,

  斯意者,斯持说者,斯意乐者,斯意图者」。此是「尊师之见不知通」〔之义〕。

   「有名声瞿昙」者,世尊得名声故,「有名声」。或者世尊被恭敬、尊重、尊敬、

  奉事、敬重、得衣服、食物、卧坐所、病者之资具药品。此是「有名声瞿昙」。故彼

  婆罗门言:

245 此世界与他世界 含诸天之梵天界

   有名声尊师瞿昙 之见乃不知通也

   三 如斯优异之见者 我已前来欲将问

   如何观察世间者 死王无有见彼事 (一一一八)

   「如斯优异之见者」,如斯优异之见者、最高之见者、最胜之见者、最殊胜之见

  者、秀逸之见者、最上之见者、胜妙之见者。此是「如斯优异之见者」〔之义〕。

   「我已前来欲将问」,我已前来欲质问……乃至(四七页参照)……说示、得语。

  如斯亦是「我已前来欲将问」〔之义〕。

   「如何观察世间者,以如何观察、观见、考虑、度知、辨知、明暸者」。此是「如

  何观察世间者」。

   第十五 莫伽罗阇学童所问之义释 二四七

  --------------------------------------------------------------------------

   小部经典二十二 二四八

   「死王无有见彼事」者,乃死王不见耶?不观耶?不得达耶?无所有耶?不获得

  耶?此是「死王无有见彼事」〔之义〕。故彼婆罗门言:

   如斯优异之见者 我已前来欲将问

   如何观察世间者 死王无有见彼事

   四 莫伽罗阇常有念 害破自我之〔诸〕见

   世间空也须观察 如斯可度死〔神关〕

   如斯观察世间者 死王无有见彼事 (一一一九)

246 「世间空也须观察」〔之句中〕,「世间」者,是地狱世间、畜生世间、饿鬼世间、

  人世间、天世间、蕴世间、界世间、处世间、此世间、他世间、梵世间、天世间。

  有一比丘,白世尊言:「4尊师示!世尊宣:『世间』、『世间』。尊师!如何意义而

  言为世间耶」?「比丘!破坏故言为世间。然则何者是破坏耶?乃眼破坏,色破坏,

  眼识破坏,眼触破坏,缘于眼触所生起乐苦又不苦不乐之受亦破坏。耳破坏,声破

  坏。鼻破坏,香破坏。舌破坏,味破坏。身破坏,触破坏。意破坏,法破坏。意识

  破坏,意触破坏,缘于意触所生起乐苦又不苦不乐之受亦破坏。比丘!破坏故言为

  世间」。

   「世间空也须观察」者,是由二行相观察世间是空。〔即〕(一)由5不自在之正察,

  又(二)由空无行之正观

247 (一)由不自在之正察而观察世间空无者云何?于色中不得自在,于受中不得自

  在,于想中不得自在,于行中不得自在,于识中不得自在。即世尊曾如斯说:「6诸

  比丘!色是无我。诸比丘!若色是我者,此色可不至于病。又于色可得谓:『我色

  有斯!我色勿有斯〕。然诸比丘!色是无我故,色至于病。又于色不得谓:〔我色有

  斯,我色勿有斯」。受是无我。诸比丘!若受是我,此受可不至于病。又于受可得谓:

  『我受有斯,我受勿有斯』然诸比丘1 受是无我故,受至于病。又于受不得谓:『我

  受有斯,我受勿有斯』。想是无我。诸比丘!若想是我者,此想可不至于病。又于想

  可得谓:『我想有斯,我想勿有斯』。然诸比丘!想是无我故,想至于病。又于想不

  得谓:『我想有斯,我想勿有斯』。行是无我。诸比丘!若行是我者,此行可不至于

  病。又于行可得谓:『我行有斯,我行勿有斯』。然诸比丘!行是无我故,行至于病。

  又于行不得谓:『我行有斯,我行勿有斯〕。识是无我。诸比丘!若识是我者,此识

   第十五 莫伽罗阇学童所问之义释 二四九

  --------------------------------------------------------------------------

   小部经典二十二 二五○

  可不至于病。又于识可得谓:『我识有斯,我识勿有斯』。然诸比丘!识是无我故,

  识至于病。又于识不得谓:『我识有斯,我识勿有斯』。

   又世尊如斯说:「7诸比丘!此身不成汝等之物,又不为他人之物。诸比丘!此

  可见由先业所行作、意思、感受之物。诸比丘!于此有闻(博识)之圣弟子善缘起

  如理作意。〔即〕此有时〔故〕此有。此生故此生。无此时〔故〕无此。此灭故此灭」。

  「缘无明而有行,缘行而有识,缘识而有名色,缘名色而有六处,缘六处而有触,缘

  触而有受,缘受而有爱,缘爱而有取,缘取而有有,缘有而有生,缘生而有生、老、

  死、愁、悲、苦、忧恼。如斯,有此一切苦蕴之集。然无明之无余灭故而行之灭,

249 行灭故而识灭,识灭故而名色灭,名色灭故而六处灭,六处灭故而触灭,触灭故而

  受灭,受灭故而爱灭,爱灭故而取灭,取灭故而有灭,有灭故而生灭,生灭故而老、

  死、愁、悲、苦、忧、恼灭。如斯有此一切苦蕴之灭」。如斯「由不自在之正察而观

  察世间空」。

   (二)由空无行之正观而观察世间空者云何?于色中不得坚实,于受中不得坚实,

  于想中不得坚实,于行中不得坚实,于识中不得坚实。色由常坚实而〔无〕坚实故,

  由乐坚实而〔无〕坚实故,由我坚实而〔无〕坚实故,常恒、〔不〕常恒故,〔不〕

  不变易法故,不坚实而非坚实,以离坚实也。受不坚实而非坚实,以离坚实。想不

  坚实而非坚实,以离坚实。行不坚实而非坚实,以离坚实。识由常坚实而〔无〕坚

  实故,由乐坚实而〔无〕坚实故,由我坚实而〔无〕坚实故,常恒不常恒故,不不

  变易法故不坚实而非坚实,以离坚实。譬如苇〔中空〕而不坚实,不坚实髓,以离

  坚实也,譬如伊兰无坚实〔之髓〕以离坚实。譬如白〔花之〕薮不坚实,不坚实以

250 离坚实。譬如肉色花树不坚实,不坚实以离坚实。譬如泡沬不坚实,不坚实以离坚

  鬘。譬如水泡不坚实,不坚实以离坚实。8譬如阳炎不坚实,不坚实以离坚实。譬

  如芭蕉之干不坚实,不坚实以离坚实。譬如幻术不坚实,不坚实以离坚实,如斯色

  由常坚实而〔无〕坚实故,由乐坚实而〔无〕坚实故,由我坚实而〔无〕坚实故,

  常恒〔不〕常恒故,不不变易法故,不坚实而非坚实,以离坚实。受不坚实而非坚

  鬘,以离坚实。想不坚实而非坚实,以离坚实。行不坚实而非坚实,以离坚实。识

  由常坚实而〔无〕坚实故,由乐坚实而〔无〕坚实故,由我坚实而〔无〕坚实故,

  常恒〔不〕常恒故而不不变易法故,不坚实而非坚实,以离坚实。如斯「由空无行之

   第十五 莫伽罗阇学童所问之义释 二五一

  --------------------------------------------------------------------------

   小部经典二十二 二五二

  正观而观察世间空」。由此等二行相而观察世间空。

   又由六行相而观察世间空。〔即〕观察色(一)无主,(二)无欲作,(三)无乐决定,(四)无

  自在,(五)9他,(六)10种种(别离)。观察受、想、行、识无主,无欲作,无乐决定,

  无自在,他,种种。如斯由六行相而观察世间空。

251 又由十行相而观察世间空。〔即〕观察色(一)是绝无,(二)是空无,(三)是空,(四)是无

  我,(五)是无坚实,(六)是杀戮者,(七)是非有,(八)是痛根,(九)是有漏,( 十)是有为。观察

  受、想、行、识是绝无、空无、空、无我、无坚实、杀戮者、非有、痛根、有漏,

  有为。如斯,由十行相而观察世间空。

   又由十二行相而观察世间空。〔即〕观察色(一)非有情。(二)非命者。(三)非人士。(四)

  非人。(五)非摩奴之子。(六)非女人。(七)非男子。(八)非我。(九)非我所。(十)非我。(十一)非我

  之物。(十二)任何者亦非。观察受、想、行、识非有情,非命者,非人士,非人,非摩

  奴之子,非女人,非男子,非我,非我所,非我,非我之物,任何者亦非。如斯,

  由十二行相而观察世间空。

   又世尊如斯说:「11诸比丘!非汝等之物,须舍断之。其舍断者,是汝等长时之

  利益安乐。诸比丘!然非汝等之物者何耶?诸比丘!色非汝等之物,须舍断之,其

  舍断者,是汝等长时之利益安乐。诸比丘!受非汝等之物,须舍断之,其舍断者,

  是汝等长时之利益安乐。诸比丘!想非汝等之物,须舍断之,其舍断者,是汝等长

  时之利益安乐。诸比丘!行非汝等之物,须舍断之,其舍断者,是汝等长时之利益

  安乐。诸比丘!识非汝等之物,须舍断之,其舍断者,是汝等长时之利益安乐。诸

252 比丘!汝等云何思惟此耶?于此之祗树园所有草、薪木、树枝、树叶为人人持去,

  燃烧,又从于用途而应用。然时,汝等将斯思念:『人人持去我等,燃烧,又从于

  用途而用』耶?尊师!不然。其何因耶?尊师!此是非我,非我所。诸比丘!如斯,

  非汝等之物,须舍断之,其舍断者,是汝等长时之利益安乐。诸比丘!然非汝等之

  物者何耶?诸比丘!色非汝等之物,须舍断之,其舍断者,是汝等长时之利益安乐。

  诸比丘!受、想、行、识非汝等之物,须舍断之,其舍断者,是汝等长时之利益安

  乐」。如斯,而亦「观察世间空」。

   尊者阿难白世尊言:「12尊师!言『世间空,世间空』。尊师!何故言『世间空

  耶』」?「阿难!我、我所亦空故言『世间空』。阿难!我、我所亦空者云何?阿难!

   第十五 莫伽罗阇学童所问之义释 二五四

  --------------------------------------------------------------------------

   小部经典二十二 二五四

  眼是空,色是空,眼识是空,眼触是空,由眼触所生起乐苦又不乐不苦之受亦是,

  此我、我所无故是空。耳是空,声是空,鼻是空,香是空,舌是空,味是空,身是

253 空,所触是空,意是空,法是空,意识是空,意触是空,由意触所生起乐苦又不苦

  不乐之受亦是,此我、我所〔无故〕亦是空。」阿难!我、我所空故言「世间是空」。

  如斯「观察世间空」。

   13单法之生起 持续单诸行

   有如实观者 村长!无怖畏

   14世等草薪木 于以慧观时

   除不结生〔涅盘〕 何物不冀求

   如斯亦是「观察世间空」。

   又世尊如斯说:「15如斯诸比丘!有比丘至色之究极追求色,至受之究极追求

  受,至想之究极追求想,至行之究极追求行,至识之究极追求识,至色之究极追求

  色之彼,至受之究极追求受之彼,至想之究极追求想之彼,至行之究极追求行之彼,

254 至识之究极追求识之彼,人言「我」或「我物」或「有我」者,是无所有」。如斯亦是「观

  察世间空」。

   「世间空也须观察」,须观察世间空,须观见、考虑、度知、辨知、明暸。此是

  「世间空也须观察」〔之义〕。

   「莫伽罗阇常有念」〔之句中〕,莫伽罗阇!世尊呼彼婆罗门之名。「常」者,是于

  一切时……乃至(三八页参照)……于老年期。有念者,是由四行相而有念。〔即〕

  对身修习身随观念处而有念……乃至(三八页参照)……言彼有念。此是「莫伽罗阇!

  常有念」〔之义〕。

   「害破自我之见」〔之句中〕,「自我之见」者,有二十事之有身见。〔即〕于16此

  无闻之凡夫不见诸圣,不熟达圣法,不于圣法中受教导,不见诸善人,不熟达善人

  法,不于善人法中受教导,(一)观色是我,(二)观我有色,(三)观我中有色,(四)观色中有

  我,(五)─(八)受、(九)─(十二)想、(十三)─(十六)行、(十七)观识是我,(十八)〔观〕我有识,(十九)〔观〕我

  中有识,(二十)〔观〕识中有我,所有如斯类之见、恶见、见执、见难所、见曲邪、见

  异动、见结、执、执取、住着、取、邪道、邪路、邪性、异学处、邪倒执、违邪执、

255 颠倒执、邪执、对不如实为如实执,乃至为六十二恶见。此是「自我之见」。害破自

   第十五 莫伽罗阇学童所问之义释 二五五

  --------------------------------------------------------------------------

   小部经典二十二 二五六

  我之见者,乃破自我之见,害破、取去、取除、坏、舍断、除去、灭除、令之灭无。

  此是「害破自我之见」〔之义〕。

   「如斯可度死」者,如斯可度死〔神〕,亦可度老、度死、越度、超越、离越。此

  是「如斯可度死」〔之义〕。

   「如斯观察世间者」,是如斯观察世间、观见、考虑、度知、辨知、明暸者。此

  是「如斯观察世间者」〔之义〕。

   「死王无有见彼事」〔之句中〕,魔亦是死王,死亦死王。「无见彼事」者,不见死

  王,不睹、不得达、无所有、无获得。即世尊如斯说:「17诸比丘!譬如有林野之鹿,

  游于林野山林,安心而行,安心而立,安心而坐,安心而卧——其何因耶?诸比丘!

  乃不至猎师之眼——。如斯诸比丘!有比丘,离诸欲,离诸不善法,有寻,有伺,

256 由离生喜、乐,具足初禅而住。诸比丘!此比丘言:『魔是盲目,魔眼完全亡失,

  波旬至不见』。」更又诸比丘!有比丘,寻、伺寂灭故而内之净,心之专一性,无寻

  无伺,由定生喜、乐第二禅……第三禅……具足第四禅而住。诸比丘!此比丘18言:

  『魔是盲目,魔眼完全亡失,波旬至不见』。更又诸比丘!有比丘,普遍超越色想,

  灭没有对想,不作意种种想,谓:『虚空无边』具足空无边处而住。诸比丘!此比

  丘言:『魔是盲目,魔眼完全亡失,波旬至不见』。更又诸比丘!有比丘,普遍超越

  空无边处,谓:『识无边处』具足识无边处而住……普遍超越识无边处,谓:『无

  何物』,具足无所有处而住……普遍超越无所有处,具足非想非非想处而住……普遍

  超越非想非非想处,具足想受灭而住。又以慧见彼诸漏已尽灭。诸比丘!此比丘言:

  『魔是盲目,魔眼完全亡失,波旬至不见,已度世间之爱着』。彼安心而行,安心而

  立,安心而坐,安心而卧。其何因耶?诸比丘!不至恶魔之眼。此是「死王无有见彼

  事」〔之义〕。故世尊宣:

257 莫伽罗阇常有念 害破自我之〔诸〕见

   世间空也须观察 如斯可度死〔神关〕

   如斯观察世间者 死王无有见彼事

   偈终否……乃至(三二页参照)……「尊师!世尊是我师!我是弟子」而坐。

   莫伽罗阇学童所问之义释第十五〔毕〕

   第十五……莫伽罗阇学童所问之义释 二五七

  --------------------------------------------------------------------------

   小部经典二十二 二五八

  注1 其直后(tadanantara)在底本虽有Cakkhu-Samanantara今从PTS 本。

   2 本偈由V.I,5f==M.I,168==S.I,137==It.P,33之引用。MNd.360;453增一阿含卷一○(大

   正藏二、五九三b)出曜经卷二一(大正藏四、七二○b)法集要颂经卷二(大正藏四

   、七八七c 以下)五分律卷一五(大正藏二二、一○三c 以下)参照。

   3 本偈PTS.I,133;134;II,313;MNd.360;454;CNd.113;127等参照。

   4 以下之文由S.IV,52之引用。杂阿含二三一经(大正藏二、五六b)参照。

   5 不自在(avasavattana)在底本及PTS 本虽有avassiyapavatta今从PTS 本注记之

   异本。

  6 以下之文由S.III,66f之引用。杂阿含三四经(大正藏二、七c以下)参照。

  7 以下之文由S.II,64f之引用。

  8 以下一句在底本虽无,由 PTS 本及MNd.410加入。

  9 他(parato)底本虽有pavuttito 今从PTS 本注记之异本。

  10 种种(vicittato)在底本虽有vivittato今从PTS 本。

  11 以下之文由S.III,33f之引用。M.I,140f;杂阿含二六九经(大正藏二、七○b)参照。

  12 以下之文S.IV,54之引用。PTS.II,177;杂阿含二三二经(大正藏二、五六b)参照。

  13 本偈由Thang.716之引用。MNd.438参照。

  14 本偈MND.438.Thag.717参照。

  15 以下之文由S.IV,197之引用。

  16 以下之说明Dhs.182f;Vibh.364等参照。

  17 以下之文由M.I,174f之引用。中阿含二○四经(大正藏一、七七八b)参照。

  18 言(vuccati)底本脱此语。

返回顶部